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学术争鸣 > 不能把“民科”视为狂人和疯子

不能把“民科”视为狂人和疯子

作者:央广网发布日期:2021-04-25浏览次数: 来源:央广网

不能把“民科”视为狂人和疯子

▲ 郑晓廷,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自学成才奖等

郑晓廷是一位62岁的初中肄业生,现任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馆长,已经在英国《自然》、美国《科学》等世界顶级科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2010年受聘成为临沂大学教授。

初中肄业,大学终身教授,这些标签似乎具有强烈的冲突性,但在郑晓廷身上却实现了空前的和谐统一。

不用说,“民科”曾经是一个受人歧视并略带贬义的词汇。“民科”一般是指没有受过科学训练,不懂科学理论,却专注于某项科学研究,或者宣称解决了重大科学难题的人。方舟子甚至于称这些人是“科学妄想家”。但是能够在英国《自然》、美国《科学》等世界顶级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能够吸引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竞相拜访的郑晓廷,显然又不在此列。

初中肄业又非古生物学圈内人的郑晓廷,一开始又未必不是从“民科”起步的。他今天的成功固然有个人努力的因素,但恐怕离不开有关部门和单位热心支持。郑晓廷说,他在古生物学上有所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得益于我国古生物学界的开放。远在郑晓廷成为一名知名的古生物学者之前,他便以一个初中肄业生的身份,获得了含金量极高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这表明中国的古生物学界不仅具备相应的科技鉴赏力,而且具备唯才是举摒弃门户之见的豁达胸襟。

不得不指出的是,与大量类似民间哥德巴赫猜想论证爱好者的“民科”现象同在的,恐怕还有“民科歧视症”。很显然,假如郑晓廷一开始就遇上这样的歧视、泼冷水甚至于打压,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爱好科学本身不是罪,不值得取笑,另眼相待“民科”,恰恰表明相关的专业机构与普通民众之间,横亘着一道冷漠的高墙。

相关的科学组织实在不应该患上“民科歧视症”,完全可以通过相关的科学论坛、演讲、协会活动,为“民科”们开路,施以点醒术或者疗救术,而不是置之不理,更不能简单粗暴地将他们视为狂人和疯子。

事实上,“不识正途”的爱好,远不止于“民科”。在日常工作中,笔者也曾接待过许多的民间文艺爱好者。他们对相关的文学艺术项目有所了解,有点追求,有些基础,问题在于鉴赏力不够,功力不足,却又功名心太甚,如迷途羔羊一般迷茫。有些人经不住诱惑,热衷于向某些野鸡机构购买所谓的“杰出书法家”、“中华文学家”等荣誉,最后不仅经济上受损,而且不免沉溺其间远离了文艺追求的正途。对这些人,我和我的同事们,常常是热情接待,多方引导,其中一些人最终通过地方文艺协会的指点迷津,又重新回到了爱好者的正途。

郑晓廷的成功,恰恰显现疗救“民科歧视症”的重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无数科研人员,都在无偿为一个暴利行业打工
下一篇:院士给光明日报写信:科研唯SCI论人才,该改变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