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煇,男,1932年生于北平市,志愿军三等功三次,调干考入哈军工,工程兵四所技术员、工程师,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科技进步军队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1988年奉命以高工退休。退休后,钱伟长聘任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聘任客座研究员;获政府特殊津贴;再获军队级一等奖。
一、 隧道(巷道、坑道)工程围岩-支护是一种复杂系统,行为预测极难。美英日等国隧道工程设计均以工程类比法为主。用毛泽东倡导的典型方法(文化渊源是《周易》取象比类)取代数理统计法,获取主导性、关键性的典型信息,加以类比应用、异同分析,是有效地加以观测与控制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典型信息法的实质在于独立自主、洋为中用。
军内20号坑道工程,建在全球最软弱的Ⅴ类围岩中,曾两次建成、损毁;1979重建。结合实际学习西方“新奥法”,不计成本,原位测试工作超常,获取相当系统、完整的原位测试资料。以此为类比基准,提出“典型类比分析法”假说。经数以百计隧道工程验证,与工程实际符合率达0.9,效率提高百倍。
二、 各隧道工程地质、施工条件不同。全球现行围岩稳定性判据来自既往新奥法工程施工监测经验,与当前工程脱节,塌方事故往往难以避免。
用实测围岩变形速率(即每日定时量测的围岩变形值),从整体上反映隧道量测断面地质、施工状况,是新奥法的精髓。笔者判断,每日定时量测的围岩变形速率与前一天围岩变形速率的比值,应是围岩变形加速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推导证明。由20号工程中曾以经验方法预报险情,并已成功处理、化险为夷的5个断面及其前后断面实测资料,统计得出即时判断稳定性的阈值。
“典型类比分析法”与“变形速率比值判别法”(典型信息法的两种应用形式)经过数以百计的工程验证,1994年经总参谋部兵种部技术鉴定,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五个特点方面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纳入我军有关设计规范,1998年经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批准,在全军施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dsrw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