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科技创新 > 九次计算:中国核武器事业的拦路虎

九次计算:中国核武器事业的拦路虎

作者:上党课发布日期:2024-03-19浏览次数: 来源:上党课

1960年,苏联撤走了最后一批专家。为了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原子弹,正在苏联从事高能物理研究工作的周光召将中国专家召集起来,集体决定提前回国:作为新中国培养的一代科学家,我们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原子弹无法靠在战场上缴获后拆卸研究,只能靠研制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复杂的方程式、枯燥的数学概念、陌生的结构方式、大量的数据,都离不开计算,而科研人员当时的计算工具却只有算盘和手摇计算机!

九次计算:中国核武器事业的拦路虎

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使用的手摇计算机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那段时间,办公楼里灯火通明、夜以继日,噼噼啪啪的计算响声从来没有停歇过。十几个饥肠辘辘的年轻科研人员在邓稼先的带领下,紧张地进行着原子弹方程式的计算。一个月过去了,他们的计算结果却与苏联专家给出的数据大相径庭!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科研人员又三班倒进行了三次计算。朱光亚、程开甲、彭恒武、郭永怀等一批专家都参与了进来。然而,得出的结果还是与苏联专家的数据相差甚远。

海量的计算就像一个无底洞:每计算一次,都要有几万个网点,而每个网点又要解出五六个方程式。一直到第七次计算,结果还是一样。到底是计算走了歧途,还是苏联的数据有问题,大家莫衷一是。邓稼先又带领年轻人进行第八次、第九次计算,还是跟此前的结果一样。

就在这时候,周光召从苏联回来了,他一头钻进了一麻袋一麻袋的计算稿纸中。经过反复审核,他以深厚的理论物理功底论证了我们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苏联的数据和我们的计算,建立在相同的条件下,即炸药的数量是一样的,可是苏联的数据却扩大了一倍,这太离谱了。根据最大功原理,我做了一个大致的粗估计算,即使这些炸药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也不可能达到苏联专家说的那个数据。周光召一锤定音:苏联这份材料有错误。

九次计算:中国核武器事业的拦路虎

周光召

图片由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提供 来源:光明日报

这就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时被广为称道的九次计算。就这样,科技人员扫清了原子弹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障碍,这也是周光召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发取得突破作出的重要贡献。1962年年底,在周光召的协助下,邓稼先完成并提交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

19641015日,就在原子弹试爆前夜,一份急电从基地发到北京:突然发现一种材料中的杂质超过了原来的设计要求。于是,周光召所在的理论小组连夜组织运算,彻夜不眠,直至第二天上午,他将一份计算报告呈送到周恩来面前:经计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失败率小于万分之一。当日下午3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科学家、干部职工、解放军战士,身怀强烈的报国之志、爱国之心,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用智慧、青春和热血,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核力量。原子弹成功爆炸的背后,凝结着无数爱国志士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不仅要突破科技领域中的种种难关,还要克服吃不饱、穿不暖、远离亲人的煎熬。他们在国家经济最困难时期,勒紧裤腰带研制原子弹,把两弹一星精神永久地镌刻在了中国大地上。

196410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6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4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为内涵的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九次计算:中国核武器事业的拦路虎

图片来源:国资小新微博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数十年来,靠着两弹一星的战略保障和支撑,我国赢得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的机遇。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胜利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掀起气壮山河的建设浪潮,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重温这段辉煌历史,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对于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两弹一星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华儿女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这哪是八边形战士,这是个圆啊”
下一篇:离诺奖最近的中国新院士,一碗泡面里煮出的灵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