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权威期刊《中草药》透露:日本占据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前不久的美国流感,更是让中医药止咳枇杷膏在当地狠狠的红了一把……这些信号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已经“走出去”了,并且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就中医药“走出去”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很多沿线国家对中国的中医药表现出浓厚兴趣。目前,中医药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有86个国家和中国签订了有关中医药的合作协议。中国在国外建立了17个中医药中心,制定了一批中医药标准,建立了一批中医药“走出去”的合作基地。可以说,中医药“走出去”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另一方面,王国强认为,尽管国际上对中医药非常欢迎,但距离中医药真正“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
中医药“走出去”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本质差别,中医药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处于补充替代地位,因此中医的国际传播和发展存在着政策、文化以及技术等层面的障碍和壁垒。其次,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涉及很多国际传统医学规则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问题,需要我们积极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参与制定颁布中医药技术、信息、术语、服务、专用产品设备等相关国际标准,不断提高我国主动制定国际传统医学发展政策、标准、规则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对此,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表示,探索中医药“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迫在眉睫。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地域差别,不同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对中医药的认识,对医疗保健服务的监管,以及相关人员的资质水平也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在不同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沿线的海外中医药中心等发展其他医疗合作时,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
中医药创新确保国际化道路走的更稳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的科技、卫生、文化资源,也是极具潜力的经济资源,更是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科学地进行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才能让中医药资源产业服务于“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建设。怎样保证中药的质量提升,从而加速产业发展?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表示,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方面,中医药的创新和研发显得尤为重要。自上世纪70年代,集团便开始了积极探索挖掘名中医名方、开发特色中药新品的道路,赢得了老百姓良好的口碑。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对此表示赞同,他提出,创新中药智能制造之路,勇开新局,推进新时代国药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奉献独具匠心的“中医药元素”。
据了解,目前中医药行业只有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且均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没有开展基础研究、提升学科原始创新能力的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利于中医药传承及中医药原创优势的发挥。对此,黄璐琦表示,建议国家依托中医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部署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我国的中医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中医药人才培养为未来发展储备力量
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医药人才工作以改革机制、提升内涵为重点,加快推进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队伍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开办中医药类专业的高等中医药院校42所(含25所独立设置的中医药院校)、非中医药院校227所,在校生人数达到69.8万人;开办中医药类专业的中等中医药院校48所、非中医药院校263所,在校生人数达到18.5万人,基本建立了涵盖中高职、本科、研究生不同层级的中医药院校教育。
黄璐琦表示,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教育资源和空间将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的开放协同效应也将进一步提高,制约中医药人才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将会得到突破,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培育、使用和评价机制将进一步健全。逐步建立符合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及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协调发展要求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才能为中医药“走得更远”提供力量源泉。(辛雨)
视点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司富春:在新时代,中医药具有更重大的使命,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起着全方位的作用,是医药卫生改革、医药教育、科学技术创新、“一带一路”建设和康养产业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和动能。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姚卫海:中医药不仅仅是继承的问题,尤其现在国际上都开始重视研究中医领域,我们更应放眼望世界、多看多学,让传统中医药迸发新的生命力。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时代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唐纯玉:以高质量的中成药来推动和引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用技术创新激发中医药产业发展新活力。
(本文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对版权有异议,请后台联系,议定合作或删除。)
文章来源:医学科学报
原作者:辛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dsrw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