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科技动态 > “破四唯”之后:科学的评估体系如何确立

“破四唯”之后:科学的评估体系如何确立

作者:陈套发布日期:2020-04-28浏览次数: 来源:蓝海长青智库

近日,科技部印发文件,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打造中国高质量科技期刊。从“三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破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到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一直在探索中优化。

科技界出现的论文撤稿、学术造假等科研不端事件,给中国创新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浮躁的科研背后既有个体利益的驱使,也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制度反思。科技评估既要发挥政策的外部规制约束作用,按照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有利于创新人才、拔尖人才的产生和培育,有利于重大成果产出的政策体系,提升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也要加强科学共同体的内部自律建设,发挥科技评估的“问责”和激励效应,增强科技创新自信,为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破四唯”之后:科学的评估体系如何确立 

 

科技评估的国外经验

科技评估伴随着科学共同体而生,是科技建制化的必然产物和发展要求。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到20世纪前半叶,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科学家自由研究和相对松散的组织模式,目的主要是增加知识,提供公共知识产品,促进人类文明。300多年前,英国人发明了“同行评议”的办法,发挥科学共同体在发表论文、申请项目和荣誉授予评审过程中的作用。二战后,科研的外部性和基础科研成果的公共品性质越来越强烈,对经济社会国防各个方面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国家对科研的资助越来越大,建制化机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研究不仅增加知识存量,更多表现为服务国家利益。社会建制本身就是赋予特定的职责、使命和目标建立起来一套规制行为。

发达国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完善科技评估法律制度体系,注重科技计划的监督评估。首先,发挥第三方专门机构和科学共同体的独立评估作用。美国政府在启动实施重大科技计划或评估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时,都会委托第三方评估,其国家研究理事会就是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典型代表,其经常受国会委托进行第三方评估,且评估重大项目的立项重点考虑优先选择领域和国家利益。英国建立了独立的科技中介咨询和评估机构,科技评估以公开招标和政府购买的方式进行。科学共同体是德国科技评估体系的中坚力量,马普学会的科学委员会在科技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保证第三方专家中立和公正,设立广泛专家库,专家不连续担任评委且定期轮换,专家中不仅有科学家,还有技术专家,项目管理专家等。其次,坚持分类评估,针对重大国家科学计划和技术创新攻关项目,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日本针对自然科学探索项目评估不急功近利,从重大科学发现导向评估,针对尖端技术探索研究计划以重大发明和解决的技术难题为导向评估。再次,在科研机构评估方面,注重能力和实绩,职称和奖励仅发挥荣誉和激励作用。法国的科技奖励与职称评审、项目经费划拨截然分开,且表现为市场性、分散性和独立性,没有层次等级之分,仅仅是激励手段,且人物奖多于成果将、民间奖多于政府奖。

“破四唯”之后:科学的评估体系如何确立 

 

立足国情确立更加科学的标准

服务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成果导向。我国在2000年颁布了《科技评估暂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估制度体系。科技评估不是目的,而是促进科技成果形成的手段。需要坚持科学技术创新的重大成果导向(原始科学发现和关键核心技术),而不是论文专利或其他成果的表现形式。事实上,科学、技术与工程是平行发展关系,在研究内容、方法,组织模式,成果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重大技术创新的集体攻关以“任务带学科”和基础研究的自由探索以“学科促技术”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能以形而上的形式逻辑和确定的技术路线图规划基础科学研究的方式多样性。发挥科技评估的指挥棒效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还要兼顾我国国情,坚持科学的导向,采取科学的方法。

从委托人角度来说,科学作为社会建制,科技工作者是一种职业,政府和人民委托开展研究,必然要求定向目标考核和科技成果产出。由国家组织委托的重大科技计划,强化国家使命和人民价值驱动,调配力量集体攻关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对于自由探索竞争性的基金类项目,评估以解决定向问题和原创性贡献为导向,重视同行评议。地方科研计划和企业计划的技术成果以解决实际问题,产生经济影响和增加人民福祉为导向。研究成果可以多种形式,基础研究成果包括重大科学发现、重大科学思维贡献;工程技术成果包括重大技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以及衍生科技成果形成的经济社会效应。

坚持工具理性下的分类评估原则。从评估事项和过程来说,主要有人才、项目、机构和事前、事中、事后的评估,分解为科研经费分配和项目评审、研究方向遴选、研究机构竞争力和效益效率评估、成果评价和结题验收等。对机构的评估,不能简单理解为数头衔、数项目、数经费、数论文,而要问一问“科研经费都干了什么?”要把研究机构在科技风险研判和技术预测,承担重大项目计划,推进重大平台建设,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培育汇聚一流人才队伍等方面的能力作为考量指标。对项目的评估,也即决策支持的评估。申报人的奖项、头衔和职称不作评选申报评审的唯一依据,更加注重项目的验收。基础研究,探索技术主义路径的“代表作”和国内外同行评议相结合的制度;工程技术评估,注重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把重要知识产权,国际会议邀请报告以及推进中国品牌、中国制造形成重要影响作为参考指标;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把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和“卡脖子”问题作为重要指标。

构建自律的科学共同体发挥评估优势。科研本质是科学共同体的学术研究和国家建制化集体攻关的使命担当,要注重他律和自律的兼顾和结合。构建专业性、自律性和自主性的科学共同体,建设科学共同体的学术公约和学术章程,营造自由的学术环境,打造中国学术流派。违规行为在学界要受到学术惩处,打破熟人社会形成的科研人情圈子。发挥学术委员会和专家顾问委员会在研究的质量水平、方向学科布局、人员职称评审、科研计划项目、人员头衔和荣誉等评审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减少行政权力的过度介入和对微观评估的干预。对集体攻关的科技成果,创新团队集体记功,创新团队对个人的贡献、能力进行认定和推荐。注重人才能力和实质贡献评估导向。从本质上讲,科技人才评价是科学技术系统内部的一种评价活动,涉及人才职称、头衔和荣誉等,关系到人才的使用和个人利益。把职称评定等权限下放到机构组织,由研究机构的学术委员会推荐人才奖项、头衔,评定职称,行政管理机构认定和履行组织工作程序。按照工作量、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贡献推荐和评估。发挥人才头衔和奖项的荣誉性和激励性作用,打破把人才头衔、奖项和论文数量作为人才的“终身制”光环。在引进人才时不简单以论文、头衔和奖项作为评判依据,而是以代表性科研成果和同行评议作为参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已有三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还有多久能用上?
下一篇:科技部:全面加强基础研究 大幅提升原始创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