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说到端午节的真正起源,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端午节起源旧说
关于「端午节」起源,诸家有不同的说法,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以下三种:
✦ 龙舟竞渡说 ✦
闻一多在《端午考》中说,因远古百越民族(所在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在这天会祭祀、包粽和赛龙舟,端午节便起源于此。陈久金等人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夏至「飞龙在天」的天象。
✦ 采药辟邪说 ✦
《夏小正》说:「此月(仲夏、端月)蓄药,以蠲除毒气。」可见五月采药之俗由来已久,在端午节大众采摘艾叶、菖蒲悬挂在门户上,进行祈祷以消灾。
谚语有云:「端午百草皆是药」。因此端午节是采药、制药的大好时机,故端午节又有「天医节」之称。陈绍棣说:「辟邪、除毒、祛瘟、止恶,应是端午之源的主流。」
✦ 祭祀、纪念说 ✦
据闻一多所说,端午节是古时百越民族祭祀龙图腾的日子;又有另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死难日等等。那么以上这三种说法到底是不是端午节的真正起源呢?
端午节最早源于夏至节气
端午节起源的实质,其实是源于远古时期的天文历法活动。
夏至是太阳运行到北回归线的时间,太阳最当中,故称「天中节」。这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间最短的时候,是北半球进入最热,阳极转阴生,即「一阴生」的时候。
太阳运行到北回归线上时候,北回归线之地则「日中无影」,在古代要进行立杆测日影而调制历法的大型纪念活动。冬至、夏至都要进行这种活动,所以古人就把这两个节日定为岁首,规定为过年日。
端午有始于日中无影的正午之意,这都与太阳的天象位置有密切关系。从字义来看,「端,从立从耑,又端同耑。」
《说文》中说:「耑,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
直到春秋战国之际,岁首还称之为「端月」。古时五与午通,农历的五月又称「午月」,故称「端午」。所以赵东玉说:「端午节最早源于夏至这一节气。」
对于回归线附近的地区,日中无影日不一定都在夏至日,所以一般来说端午节通常或在夏至前,或在夏至后。既然端午节起源于太阳运行到北回归线时古人的测日影活动,而北回归线又正好穿越百越地域,因此端午节的起源地正如闻一多所说当是百越地区。
至于后世为什么把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民俗学家江绍原是这样说的:「初民总不免把数目认为神秘之物。五月既为阴气始盛之月,则五之数显然与诸不祥有很密切的关联。
五月中与五有关系之日为五、十五、二十、二十五等日,此诸日之中又以初五为最,于是五月初五重五,被认为阴气始盛之日,所以也是最宜于送不祥之日。」故最终民间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百越地区并非都是当地百越民族人,也有北方人,所以百越地区和中原都有端午节活动,因都崇龙为龙的传人,合而作为夏商的岁首去庆祝,并将端午定为之「龙的节日」。
古人的端午节民俗活动
古人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和夏至前后的天地规律,制定了端午节的民俗活动。
✦ 占 天 候 ✦
古人在端午时最主要的活动是占天候,现在人们已经不知道它的重要性了,古人占天候大概有两方面内容:
其一,用立杆测日影方法预测年景好坏。
其二,用《内经》五运六气学来观察气象,预测年景好坏。
✦ 吃 粽 子 ✦
五月就是夏至月,主气是少阳相火,故气候炎热。这样的时空环境有什么特征呢?
《伤寒论•辨脉法第一》中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夏至以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一年里的五月夏至,就类似一天中的日中。
张仲景在这里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这个时候正是盛夏季节,为什么会怕冷而「欲著复衣」呢?
因为夏五月之时,盛阳向上、向外,一方面阳气得到了消耗而虚,一方面盛极则反,而一阴生于内。天人相应,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故在人则「阳气在表,胃中虚冷」。
「表有热,里有寒」正是对「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气虚冷」的表述。针对这一节气的特性,古人发明了粽子用来作为节气养生的食物。
粽子,由黍米(粘黄米)或糯米和大枣等食材制作而成。糯米在《本草纲目》中称其「暖脾胃」。
黍米甘温、益气、补中;大枣亦甘温,补脾胃。所以粽子是甘温补脾胃之食,正是针对「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气虚冷」做成的养生保健之食,但应注意不可食用过多。
✦ 天 医 节 ✦
古人根据端午节气还发明了时间疗法。所谓「夜半得病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者,夜半愈」,民间称之为「天医」。一日的日中与夜半,以年言之,就是夏至与冬至,故称端午节为「天医节」。
五月阴气生,雨湿增多,容易滋生虫毒、瘟疫,故要除毒辟邪,家家会于门上插艾与菖蒲。艾、菖蒲,五月五日采,苦温燥湿、芳香化湿、温中祛寒,是治阴气之良品。
另外,喝雄黄酒、戴香囊、佩兰浴等,都是为了去湿毒、辟邪气。
✦ 龙舟竞渡 ✦
龙舟竞渡是吴越民族过端午的一项重要活动,那为什么要赛龙舟,并与龙蛇联系起来呢?因为夏至一阴生,雨湿增多,龙蛇是水生动物,龙能兴云作雨,是谓「水神」。
夏至前后,「阴阳争,死生分」,所以宋公文等认为是龙死而复生之时,这是从天道周期的运动来认识的。龙随阳气而升降,从冬至到夏至,阳气由生而盛,从「潜龙」到「飞龙在天」;从夏至到冬至,阳气由亏而伏,龙也降而潜。
古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以此几项为主,其后增添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内容都是附会,不是端午节的本来内涵。
端午文化模型:《白蛇传》
《白蛇传》就是依据端午文化内涵写成的一部作品,时间发生在端午,主要人物有白蛇、青蛇、许仙、法海等。
青蛇代表春夏上升的阳气和升腾之龙(春天主青色);白蛇代表秋冬下降的阳气和降潜之龙(秋天主白色),故白蛇被法海压在塔下,喻其潜藏也。
白蛇产子,许仙服灵芝,表示龙的死而复生;白蛇、青蛇与法海水上大战,就是龙舟竞渡的表示;白蛇看病,取灵芝救许仙,法海让许仙喝雄黄酒,皆示显「天医」之义。
白蛇、青蛇和许仙,不就是《拾遗记》中所载周昭王和二女之事的翻版吗?二女为阴,中有周昭王为阳,不就是一阳陷入二阴之中的「坎水卦」卦象吗?其实寓意就是龙潜水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dsrw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