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科技动态 > 百岁杨振宁:伟大的物理学家,杰出的爱国者

百岁杨振宁:伟大的物理学家,杰出的爱国者

作者:帅小伙爱科学发布日期:2021-09-23浏览次数: 来源:帅小伙爱科学

百岁杨振宁:伟大的物理学家,杰出的爱国者

▲ 杨振宁先生,图源:casad.cas.cn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教育部负责同志9月22日到清华大学看望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代表习近平赠送花篮,转达习近平对他百岁生日的祝福,祝愿他健康长寿。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上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任教。1957年,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2003年起,杨振宁回国定居并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2021年9月22日,是杨振宁先生99岁生日,按民间“过九不过十”的旧俗,这就是百岁寿辰。

祝福杨振宁先生百岁生日快乐!

1.别人家的孩子:12岁的杨振宁对父母亲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

百岁杨振宁:伟大的物理学家,杰出的爱国者

1934年的杨振宁,两颗大眼睛闪烁着智慧,稍稍向下的嘴角显示出性格的坚强。

1934年,杨振宁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名为《神秘的宇宙》的书,他被书中所讲的奇妙的宇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所吸引,回家竟对父母亲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那时,杨振宁12岁……哪知23年之后,一句妄语竟成了事实!每思及此,杨武之不免感到浩渺宇宙中世事之微妙。

2.“第一人”:“光是这方面的贡献,杨振宁的成就就是无人能及的。”

百岁杨振宁:伟大的物理学家,杰出的爱国者

1973年7月17日,毛泽东在他那有名的书房里接见了杨振宁。左起:周恩来、周培源、毛泽东、杨振宁。(本图摘自《杨振宁传》(最新增订版))

“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中国的第一人,也是架设起中美之间科学家友谊和交流桥梁的第一人。光是这方面的贡献,杨振宁的成就就是无人能及的。

——周培源(著名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

3.邓稼先致杨振宁的一封信

振宁∶

你这次回到祖国来,老师们和同学们见到你真是感到非常高兴。我这次从外地到北京来看见你,也确实感到非常高兴。在你离京之后,我也就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关于你要打听的事,我已向组织上了解,寒春确实没有参加过我国任何有关制造核武器的事,我特地写这封信告诉你。

你这次回来能见到总理,总理这样的高龄,能在百忙中用这么长的时间和你亲切地谈话,关怀地询问你各方面的情况,使我们在座的人都受到很大的教育,希望你能经常地想起这次亲切的接见。

……

这次在北京见到你,时间虽然不长,但每天晚上回来后心情总是不很平静,从小在一起,各个时期的情景,总是涌上心头。这次送你走后,心里自然有些惜别之感。和你见面几次,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东西似的,细想起来心里总是有"友行千里心担忧"的感觉。因此心里总是盼望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夜深了,不多谈了。代向你父母问安。祝两位老人家身体健康祝你一路顺风。

稼 先 8.13/71

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百岁杨振宁:伟大的物理学家,杰出的爱国者

(这一幅照片)拍摄的是杨振宁1970年代所工作的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中文校刊《石溪通讯》,介绍杨振宁轰动美国华人学界的一篇演讲。

这次演讲,源自杨振宁回国探亲的“破冰之旅”。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关系长期冻结,民间无法来往,杨振宁多年来只能在日内瓦、香港与父母及家人团聚,“文革”期间还被迫中断。到了1971年,父亲病重在上海住院,他要看望父亲只能回国了。恰巧这时他在报纸上看到美国国务院宣布解除对中美民间来往的封锁的消息,便当机立断踏上归程。

说是“破冰之旅”,因为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华的美国科学家。当时,虽说美国宣布“解冻”,但是像杨振宁这样的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身份如此敏感,能否成行,尚有疑问。其实是大家都在观望,仍担心有未知风险。何况,中美无外交关系,谁也拿不到签证,“解冻”只是一个姿态。但杨振宁通过与中方沟通,硬是绕道法国,在中国驻巴黎使馆办理了入境许可。这一切都是需要一些胆识和魄力的。

他后来回忆,当他乘坐的飞机经云南入境中国领空时,他意识到自己回到了阔别23年的祖国,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一次,他在中国逗留4周,上海和北京各两周。除了探望父母,他参观了北大、清华和复旦三间大学,中科院的三间研究所,回到过自己中学时期的母校和幼年在合肥的旧居,还去了大寨。他在国内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他,与他长谈将近5个小时。

目睹了新中国的新气象,杨振宁的心情是异常兴奋的。他下榻的北京饭店,房间墙壁上悬挂着毛泽东主席的两句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使他感慨万千。的确,在离别23年以后,他确实看到中国天翻地覆的巨变。

于是回美国后,他到多所大学演讲,谈“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演讲的题目,就是这两句诗。他的演讲,没有什么说教,不谈空洞的理论,只是生动具体地介绍他在中国所亲眼看到的一切。

重要的是,这篇演讲在美国的华人中引起的震动,超过一般人的想象。由此,新中国受到更多关注,成为令海外游子神往的地方。支持新中国,热爱新中国,一时间在美国华人特别是留学生中形成风气。要知道,在中美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在美国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基本上都来自台湾和香港。但是他们的政治态度,多数也转而倾向中国大陆。当时正值美国华人学界的“保钓”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杨振宁的这篇演讲给了“保钓”运动参与者极大的鼓舞,他们将杨振宁视为自己的精神领袖。据我了解,这些港台家庭背景的“左派”学人在当年形成的理念,对他们的一生留下的深深的烙印。在这批人中,有些人后来在美国或香港当了大学教授甚至大学校长,有的人成了企业家或者作家,无论做什么,都始终秉持当年的亲中爱国立场不变。此外还有一点相同,就是他们和我聊天谈及当年往事,都不约而同地谈到杨振宁先生的演讲给予他们的影响

5.“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纽约时报的整版广告

鉴于杨振宁在旅美华人中的地位和声望,1977年全美华人协会成立时,他被推举为会长,历史学家何炳棣是副会长。这个协会的任务,就是团结全美华人,致力于发展中美关系,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力争早日实现中美建交。于是,我们在《晨曦集》中又看到这样一幅照片:

百岁杨振宁:伟大的物理学家,杰出的爱国者

这是以杨振宁为首的全美华人协会1977年2月27日在《纽约时报》上刊登的整版广告,以“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为醒目标题,要求美国政府放弃孤立中国的政策,尽快同中国建交。我们知道,约两年以后,1979年1月1日,美国政府顺应历史潮流,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时,人们不应忘记杨振宁和全美华人协会在其中所做的努力。

6.放弃美国国籍

杨振宁2017 年2 月21 日应讯问发给记者的文件:

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的,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1983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

2015年4月1日我放弃了美国国籍,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是一个给了我做科学研究非常好的机会的国家。我感激美国。而且,我知道很多美国朋友不会赞同我放弃美国国籍。

我一直记得我与挚友熊秉明曾经的对话。他说:“你的父亲虽已过去,你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我说:“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今天,我94岁了,很欣慰,多年来,为了帮助建造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曾做过一些努力。我曾经说:“没有这座桥梁,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与安定。”

7.回归清华

上世纪90年代中,杨先生转移重心,关注清华物理的发展。清华大学放眼世界,要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中心,与杨先生的清华心结一拍即合。

清华大学建立高等研究中心(以下简称 “中心”)请杨先生主持。清华建了三栋住宅楼,杨振宁先生和林家翘先生回国居住。自此,杨先生加入清华,努力完成他的毕生的清华情结。他亲自培养博士生,给大学生讲基础物理,邀请国际一流学者去中心讲演。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捐助。中心成立初期,杨先生代表全家给中心捐献100万美元现金,包括他的诺贝尔奖金在内,几乎绝大部分积蓄都捐给了中心。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25年前这笔钱在中国可以买到什么房子。继而,杨先生通过各种渠道,已经给中心募集到了约1500多万美元资金存帐。他请美国赛蒙斯捐助为中心建设了专家楼。他还把国家给他每年的工资全部捐给了清华,自己去香港中文大学讲学,供家中开销。

作为二十世纪的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尊敬和赞扬。他热爱中国,默默地做出了杰出贡献。这本是公认的事实。然而在他一生热爱的中国土地上,竟有人不断造谣甚至谩骂。对付某些不敢署名的网络流氓,只有法律手段才能揭穿其嘴脸。为了澄清一些不了解实情的网客,我们只是耐心列出了解的事实真相。

网络上对杨先生攻击性言论一部分容易混淆视听的是为什么他不早回国,年纪大了回国养老。

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常常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个人有个人的环境条件,爱祖国就好。杨先生在国外为祖国做了国内做不到的事,起了重大作用,否则可以问这些网客,你爷爷为什么不参加红军,八路军?

据我所知,许多浴血奋战的革命老前辈的后代对杨先生倒是很尊重,因为他们受前辈熏陶,明辨是非。

还有人以邓稼先先生举例。其实当年在清华园,杨先生和邓先生的父亲都是清华教授,杨振宁和邓稼先都就读于崇德中学。他们成为好朋友,并保持终生友谊。1947年起国民政府无力资助留学生,当时杨先生在芝加哥大学有工资,他同时资助邓先生完成学业。冯友兰先生曾以此事教育他在美国的儿子,有冯先生明信片为证。

百岁杨振宁:伟大的物理学家,杰出的爱国者

▲ 杨振宁兄弟(左、右)与邓稼先(中)1949年于芝加哥大学,图源wikipedia

文革中,邓稼先先生被隔离,杨先生见周总理,提出想见邓稼先。在周总理指示下,邓才被放出,到了北京,正如邓稼先和夫人所说,冥冥中,救了他。

得知邓先生患癌后,杨先生向美国国务院多次申请,买到尚未正式批准销售的治癌药品,托人带给邓家。

至于杨先生回到清华前后对国家的贡献,上面已经说的清楚。我深感到,我国某些人洋奴思想仍未清除,一些人象神一样膜拜英国霍金等(虽然有贡献),却对中华民族引以骄傲的儿子百般攻击,真让人费解。

如果用心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在网上攻击杨先生的大体是三种人:某些极端的 “女权主义者”,他们掩盖政治上的失意,因为国家欢迎杨先生回国,遂以此为口实表达不满;有一类是网络水军,例如某人网上指责杨为什么不早回国,自己却千方百计联系出国。自己不回国,却指责杨先生不早回国。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攻击来自美国。在我国大力吸引国外华人学者回国时,其动机不言自明。

有些网络流氓编造谎言、谣言。有的谎言甚至涉及杨先生的孙女,稍稍查证,该谎言出现时,杨的孙女才8岁。造谣者到了不知羞耻的地步。对这类人,按法律应该提起诉讼。

杨先生提出反对中国斥巨资建造超高能加速器后,很少人从学术上与他辩论。但出现某些水军以另外形式攻击杨先生。

作为高能理论奠基人之一,杨先生早就预见到高能物理已不再是朝阳科学。高能物理也不再是以巨资建高能加速器为主导方向。

高能所前所长,我国加速器事业奠基人之一方守贤院士(已故)已做出了榜样。他早看到这点,因而他主张单环加速器发展为双环,即增加亮度,而不是提高能量。他还重视上海光源,散裂中子源(由陈和生院士负责)。临终前几年,他主要精力放在小型质子加速器治疗癌症方面。这些都属于高能物理与国民经济技术结合的方向。实际上,方先生的成就表明,高能物理如能密切结合国家技术经济需求,还是大有用武之地。

杨先生提出的自由电子激光(FEL)也是有实际用途的加速器。杨先生只不过告诫我们,物理发展到今天,有新的广阔天地去创造,而不是花几百亿做些用途不大的东西。日本决定不造超高能加速器就是例子,而美国早就砍掉了比它花钱还少的项目。两弹一星功勋之一王淦昌先生生前努力提倡发展宇宙射线,积累数据,耐心等天外来客,发现超高能粒子费用不多,但要发挥物理到极致,实为金石良言。

某些外国人士不去动员他们国家大干,甚至说 “中国有的是钱,让他们干”,真把我们当傻子了。杨先生敞开心扉,为国家着想,一片真心贡献意见,却受到某些水军的侧面攻击。而有趣的是,水军中,有人千方百计谋求出国,有的已在海外不归。

至于杨先生与翁帆的婚事,是他们自己的事,外人无权过问。人家有感情,多年来早已证实,关别人什么事?一些人对徐志摩抢别人老婆,津津乐道,却装出正人面孔攻击杨先生。稍微了解事实的人都知道,翁帆对杨先生照顾备至。杨先生几次大病,如果没有翁帆,绝对难以挺过来。她对于这位国际科学巨星的关爱帮助,值得尊重。

杨先生多次谈起,他离开中国时,那种贫穷落后是我辈难以想象的。他事业有成,尽全力为祖国做贡献,定居到他心中的乐园——清华园,近百岁的年纪仍然默默为祖国做奉献。

我们真心尊敬杨先生,而鄙视那些网络流氓。

百岁杨振宁:伟大的物理学家,杰出的爱国者

▲ 杨振宁先生近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施一公:大二开始要思考读不读博,大三开始准备;鼓励‘双非’院校学生申请西湖大学
下一篇: 如任正非所愿!又一世界级猛将加入华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