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科技动态 >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作者:科研大匠发布日期:2023-10-25浏览次数: 来源:科研大匠

导读:

北京时间20231024日,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宣布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获得2024年度巴克利奖2024 Oliver E. Buckley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Prize)。这是该奖自1953年首次授奖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国籍物理学家。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薛其坤,汉族,196312月生,山东蒙阴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9年先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和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物理系学习和工作。2005年起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同年11月被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至2013年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201712月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202011月,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薛其坤是国际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表面物理、自旋电子学、拓扑绝缘量子态和高温超导电性等。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陈嘉庚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菲列兹﹒伦敦纪念奖等奖励与荣誉。

//

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旨在表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薛其坤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Ashvin Vishwanath共同凭借对具有拓扑能带结构的材料的集体电子性质的开创性理论和实验研究groundbreaking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collectiv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that reflect topological aspects of their band structure获奖。

2009年起,薛其坤联合来自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多个研究组,组成攻关团队,一起从拓扑绝缘体研究方向尝试攀登这座科学高峰。2012年底,在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后,薛其坤和团队终于成功地在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成为世界首次!该成果于20133月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审稿人予以高度评价,称之为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这一中国科学家在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重要物理现象,被视为全球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发现是世界物理学界最为重要的实验进展之一,为后续国际凝聚态物理研究引领了新的方向。

如果仅从履历上看,1963年出生的薛其坤可谓是顺风顺水:35岁当教授,41岁就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50岁攻克量子世界难题,并开始担任清华大学分管科研的副校长。但实际上,薛其坤的科研之路并不平坦。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2015530日,薛其坤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 (新华社记者李文 摄)

 

// 艰难求学路:考研3次读博7

1984年薛其坤开始考研,结果考了三次才考上中科院物理所。毕业的时候,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薛其坤只好跟着导师继续读博士,从事表面物理的研究。

直到19926月,薛其坤才迎来转机,导师陆华把他送到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学习,希望能通过联合培养弥补国内设备条件方面的不足。

让薛其坤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科研路上考验才刚刚开始。导师樱井利夫要求非常严格:一周工作6天,7点来实验室,11点之前不许离开——时间不可误,风雨无可阻。樱井利夫的实验室号称“7-11实验室。薛其坤对那段岁月记忆犹新,每天就是三件事,吃饭、睡觉、搞科研。有的时候困得坐在马桶上都能睡着。

除了体力和毅力上的考验,语言不通则是精神上的折磨。薛其坤几乎听不懂导师的指令,当导师和同学们一起做实验的时候,他连碰都不敢碰,只能怔怔地看着。身心俱疲的薛其坤到了崩溃的边缘。不少去日本学习的同学受不了煎熬了回去,他却坚持了下来。他每天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渐渐地,导师的话能听懂了,实验仪器也会操作了。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一年半之后,薛其坤凭借扎实功底和超常付出,他取得了一个科研上的重要突破——7-11实验室三十年来最大成果。薛其坤终于感觉到,自己这个山东农村放牛娃脑海里朦朦胧胧的梦想,开始变得有一点现实,有一点真切了。他感觉到,他是可以接近梦想的了。

1996年,薛其坤被邀请在物理学规模最大的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做报告,但是糟糕的英语口语让他面临挑战而不知所措。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把要讲的每个英语单词、每句话写下来,模拟练习了80多遍。不但纠正了发音,还把演讲进度控制在秒上,连每个单词做什么手势,他都练习到位。

正是因为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他的演讲最终征服了在场的国外知名教授们。当听到掌声与赞扬时,薛其坤觉得像夏天很渴时喝了冰水一样,很舒服

1999年,他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满腔热忱地回到中国工作。

 

// 中国实验室第一次发表出诺奖级成果!

50岁这年,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重大发现,让薛其坤声名鹊起。

他至今还记得这个场景,20121012日晚1035分,刚从实验室回家刚把车停好,就收到学生常翠祖的一条短信,薛老师,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出来了,等待详细测量。这一刻,距离美国物理学家霍尔提出反常霍尔效应已经过去133年。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而为此,薛其坤和他的团队已经努力了4年多。要观察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就需要拓扑绝缘体材料既具备磁性又是绝缘体,要做到这一点,以单晶硅为例,这要求在一百万个硅原子中只能有一个杂质。用薛其坤的话说,这可以说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要求。

2008年开始,薛其坤带领他的团队着手研究这个课题。这个团队包括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4个研究组,另外还有20多位研究生,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团队成员,每天都通过电话和邮件交流实验结果,隔两三周就会充分讨论实验的所有细节。1500多个日夜,他们进行了上千次的材料生成与测量对比实验,争取每一步都做到极致,最终才取得了成功。

最终,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013315日以"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the quantum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a magnetic topological insulator"为题,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常翠祖、张金松、冯硝和中科院物理所博士生沈洁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论文发表后,引起世界物理学领域轰动。著名诺贝尔奖物理学家杨振宁激动不已,这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杨振宁

 

// 追求极致:清华有名的“7-11”教授

在清华大学,薛其坤有一个比院士还要响亮的名号——“7-11”教授,是说他早上7点扎进实验室,会一直干到晚上11点,而这样的习惯薛其坤坚持了20多年。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每当回顾自己的科研之路,薛其坤都会淡然地说:每个人在成长路上的探索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用了3次机会考上研究生,花了7年时间读博。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追求极致、达到快乐的一种方式。

在学生们眼里,薛其坤乐观、幽默、充满活力,大部分时候都非常和蔼,还经常会买好吃的贿赂他们。但在实验技术与科研训练中,薛其坤对他们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他要求学生们写报告时,不要有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操作仪器,无论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都要养成习惯,要做到闭着眼睛都能操作无误。

薛其坤认为,严谨认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品质。实验过程中用到的设备总价值大概3000多万人民币,一个操作失误,可能几万、十几万就没有了。如果没有精湛的实验技术和细致操作,很难实现重大的科研成果。

这种追求极致的科研态度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回国至今,薛其坤已经培养出了17位博士后、72位博士和3位硕士。如今,薛其坤和他的团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清华大学在基础科学领域的一张名片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薛其坤给学生讲课

因为他们的世界级研究成果,很多人试图去理解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个有点拗口的科学名词。而他始终坚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享受到幸福,每个人都能用追求极致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 100万美元大奖:直言要改善生活

薛其坤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强烈反响。2017115日,薛其坤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奖金100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

为了表彰他在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单层铁硒超导等新奇量子效应方面做出的开拓性工作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颁奖典礼现场,钢琴家李云迪、小提琴家吕思清献曲。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Klaus von Klitzing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J. Georg Bednorz,中国诸多科学家,以及众多中国企业家出席典礼,薛其坤在欢呼声中踏上红地毯。

发言之前,薛其坤面向评审委员、捐赠人、观众鞠躬致意。当工作人员提出替他暂时保管奖杯时,他坚持说,“I will keep it.(我自己拿着吧),就像对待自己的实验设备一样。

他在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典礼上也不改质朴:

我叫薛其坤,薛宝钗的薛,薛定谔的薛。50多年以前,我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家乡非常贫穷。我就像一只小船从非常简单的地方出发,到济南读大学,到孔子的家乡曲阜工作。然后,来到了我们的首都北京读研究生。然后又东渡日本的仙台,和鲁迅先生做校友,留学、学习。然后又到美国做博士后。在地球上转了一圈以后,又落脚于北京,落脚于清华大学。

今天我代表我的团队走到了这个崇高的舞台上。我想说能够登上这样的舞台,我是特别幸运的人。所以,我感激,我感恩。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特别是我的妈妈,她不识字。但是,她不但给这个小船赋予了生命,她让我识字,我还能让我说点英语。我感恩他们。

第二,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和我优秀的儿子。他们是我强大的后盾和精神力量。

我还要特别感谢今天来到现场的伙伴,贾金锋、马旭村等,感谢多年像我一样勤奋、如兄弟姐妹般的伙伴们,以及我优秀的博士后和学生们。

我还要感谢我的合作者,大家今天看到了首晟。还有我在国内外的合作者,他们在不同的阶段都帮助了我。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两位导师,陆华教授和Toshio Sakurai(樱井利夫)教授,他们在小船不好用的时候修理修理,使小船在关键的时候保持正确的方向。......”

201756日,薛其坤应邀在央视「开讲啦」栏目做演讲。薛其坤出场没多久,主持人撒贝宁向他抛出一个问题:如何使用未来科学大奖的一百万美元奖金?

改善生活

薛其坤毫无迟疑的直率回答,瞬间逗笑了全场观众。

事实上,薛其坤打算把这笔奖励金的一部分用在学生、团队成员、合作伙伴身上,给他们改善生活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当撒贝宁问,所以,做您的学生很幸福吧?薛其坤说,我想象中,他们应该是很幸福的。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70年来首位中国人!薛其坤院士获诺奖级大奖!曾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时发诺奖级论文 

 

一句,我想象中,流露出薛其坤尊重事实的质朴。而这恰恰是科学精神之所在。

量子力学创始人薛定谔说在《生命是什么》之《物质和意识》中写道,科学的许多特征都是变化的,但有一点永远不变,必不可少,也绝不能变,科学不强加给任何人任何东西,唯有真诚。

我们对别人感受的理解,永远是想象中的,因为我们永远无法直接感受到别人的感受。

一句我想象中,即是对事实的尊重,又是对学生的尊重,二者的背后都是质朴的真诚。

一句毫不迟疑的我想象中,也许已经想象了许多年。

薛其坤说自己现在五十多岁了,仍在用追求极致的态度去征服新的世界难题。

35岁晋级教授,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0岁攻克量子世界难题。薛其坤的科研道路粗看起来平顺,细察却屡遭挫折,屡败屡战。

芒格曾经说,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这是一个简单到容易被忽视的道理。

一个人无论想要什么、或者想要过怎样的生活,都要问自己:我凭什么配得上它?

对于薛其坤来说,问题的答案始终是简单的。正如他许多年前早已想清楚的,我是山里出来的孩子,考不上不算打击。

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各种资源,没有多少光鲜的履历,输在各种起跑线上,甚至也没有多少可供选择的机会,但薛其坤知道自己有什么,有亲情、有友情、有热情、有上进心、有包容打击的胸怀、有热血辛劳和汗水、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在这一切背后的自然和质朴!

这就是薛其坤带给我们的力量,简单的,质朴的力量。

 

参考资料:

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055521

2.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097/4388.htm
3.http://hs.lib.tsinghua.edu.cn/content/423

4.https://www.sustech.edu.cn/zh/chenshiyi.html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中国14所大学师生自筹经费,推翻这篇Science论文!
下一篇:记者:你为什么还不退休?任正非:主要是身体太好,与其闲着,还不如给华为打打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