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科技动态 >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作者:牧龙闲人发布日期:2024-03-04浏览次数: 来源:最华人

在民营航天领域,中国人正不声不响地创造着奇迹。

2024111日,民营航天公司东方空间,用他们最新研制的引力一号火箭,圆满完成了一次海上发射任务,将3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这枚火箭一上来就刷新了一连串的纪录:

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

全球首个海上发射的捆绑式运载火箭;

中国运力最大的民商运载火箭……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引力一号点火瞬间

这个高30米、重405吨、推力600吨的庞然大物,比国际上现役的第二大固体运载火箭——欧空局研制的织女星-C”足足重了195吨,推力高出了141吨。

并且,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6.5吨,这意味着,它可以满足百公斤级卫星一箭30的发射需求,快速完成低轨卫星的大规模组网。

在地球近地轨道资源几乎被马斯克霸占的今天,引力一号的出现足够令人振奋。

但同样让人惊讶的,是引力一号背后的男人。

他叫姚颂,90后学霸,是东方空间的联合创始人和联席CEO29岁开始造火箭,短短3年便带领团队造出了引力一号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姚颂

在科技创业的浪潮下,这个从普通人家走出的孩子,依靠知识改变命运,实现了自己人生的蜕变。

一、史上最郁闷的二等奖

姚颂是湖南人,1992年出生于长沙。

他从小就是学霸,初中时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进长沙一中读书。

高中时又因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就读于电子工程系。

他自嘲自己拿到的是史上最郁闷二等奖,比一等奖只差了0.05——一等奖142.5分,他则考了142.45分。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2011年,国内媒体对姚颂的报道

初到清华,姚颂一度非常迷茫。

这里汇聚着全国各地的顶尖学霸,班里的省高考状元就有3个,他拼命苦学,勉强在全年级270人中排到52位。

这让当惯了第一的姚颂备感挫折。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学生时期的姚颂

不过很快,姚颂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他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天赋,自己需要找到最擅长的领域。

于是,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姚颂主动联系了一位研究集成电路的教授,申请加入其实验室。

这名教授叫汪玉,也是姚颂后来的导师和领路人。

本科期间,姚颂研究的都是芯片设计、硬件安全、AI算法等高精尖技术。

四年下来,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3篇论文,并获得了AMC大学生科研竞赛金牌。

这项竞赛被誉为计算机界的奥林匹克,含金量非常高,姚颂也在业界初露头角。

多所海外名校抛来橄榄枝,其中包括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读博邀请。

姚颂无一例外地全都拒绝了,他决定留在国内创业。

二、3亿美元卖掉创业成果

姚颂很早就预料到,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于是2015年本科毕业后,他联合其他几位清华校友,一同创立了深鉴科技,专研智能安防和自动驾驶领域的AI技术。

姚颂23岁,担任公司CEO(首席执行官)。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创业初期,他们的情况非常艰难。

为了筹集资金,姚颂一年内跑了50多家投资机构,却一笔投资都没能拉来。

因为没人相信,这样一个刚刚毕业的毛头小子,能在AI领域做出什么名堂。

直到一年后到硅谷参加会议,他们才拿到了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

这笔钱成了深鉴科技的救命稻草,在这笔钱的支持下,姚颂带领团队深耕研发,先后推出了人脸检测识别模组、ARISTOTLE架构平台等多款产品。

这些产品一经推向市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业内甚至有人称赞深鉴科技为中国的NVIDIA(英伟达)

他们逐渐受到了更多资本的关注。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20187月,在深鉴科技成立的3年后,Xilinx(赛灵思科技公司)以3亿美元天价,将深鉴科技收购。

深鉴科技也由此成为清华大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以来,第一家完成转化与回报闭环的企业。

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希勤对此高度评价:深鉴的案例,将是清华历史上重要的一笔。

三、29岁,决定造火箭

卖掉深鉴科技后,姚颂获得了丰厚的资金回报,26岁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他加入经纬中国,这是一家创投公司,专注于投资一些初创型高科技企业。

早年创业时四处碰壁的事情历历在目,他希望自己能帮助那些有前景、却苦于缺少资金的企业渡过难关。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当时的经纬中国,在商业航天领域有不少投资。

姚颂工作期间,与这些企业打了很多交到,对商业航天也有了深刻的认知。

他注意到,以马斯克的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为首,很多外国公司开始大量发射卫星,抢占有限的地球近地轨道资源。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马斯克

姚颂坐不住了:如果中国在这方面再不发力,很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

他认识到,20多岁的自己,不能一直耗在金融领域,而是要站在人类、国家和社会的层面,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就这样,2021年,29岁的姚颂加入东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联合创始人和联席CEO,投身于造火箭中。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民营企业造火箭,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姚颂来说,这个决定绝不是头脑一热,他进行了充足的准备,招揽了大批航天领域的专业人才,公司另一位联席CEO布向伟,更是担任过长征十一号火箭的结构总设计师。

另外,姚颂还请来自己的几位清华老师和中科院计算所的老师,为火箭做好软件和计算平台。

可以说,这支团队虽然年轻,但水准一点儿都不差。

四、要造,就造大的

立项初期,公司内部很多人认为应该从小型火箭做起,积累经验,逐步试错。

毕竟,火箭研制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发射失败。就连马斯克拥有强大的火箭团队,研发早期也经历了多次火箭爆炸。

但姚颂认为,做小型火箭虽然能弱化风险,却缺乏商业考量。

要造就造大的,只有火箭造得足够大,实现一箭多星,才能把发射成本摊薄。商业航天最重要的除了安全,还有成本。

这也是商业航天与国家航天最大的区别:

国家航天可以调动庞大的资源和财力,为国家安全和发展保驾护航;而商业航天更多地要考虑价值增长和盈利。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引力一号发射前

在敲定方案之后,姚颂带领团队,开始了没日没夜地攻关研究。

最终,在经过近3年的研制后,引力一号成功问世。

它采用固体燃料为推进剂,与传统液体燃料火箭相比,固体火箭在相同体积下推力更大,且储存安全、发射便捷,最快12小时即可完成发射准备工作,机动性非常强。

更重要的是,固体火箭能适应海陆两栖发射。

海上发射可以灵活选择发射点,当在赤道附近发射时,能有效利用地球自转,节省火箭的推力和燃料,并且火箭残骸的落区安全问题也更容易解决。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2024111日,山东附近海域,当引力一号伴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冲向天空、巨大的焰尾冲击在海面时,现场5000名观礼人员无不沸腾。

2分钟后,助推器分离成功,引力一号跨过了捆绑式火箭发射的重大难关。

10分钟后,星箭分离,引力一号搭载的云遥一号”18—20星共3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这一刻,姚颂和同事们相拥而泣。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引力一号发射成功后,姚颂和同事相拥而泣

引力一号的成功,是中国民商航天取得的重大成就,从引力一号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姚颂极强的前瞻性。

以中国版星链——“GW”星座计划为例,整个计划需发射约1.3万颗卫星,形成覆盖全球的庞大卫星网络,预计10年内完成。

折算下来,平均每天要发射3.5颗卫星。

引力一号一箭30星的发射速度、以及优越的海上机动性能,无疑能助力星座计划的高效推进。

它为星座组网提供了一种可行性,也为中国商业航天带来了一道曙光。

五、路虽远,行则将至

虽然年纪轻轻就成了富豪,但姚颂从未想过享受生活。

当初,在卖掉深鉴科技的第3天,他和同事便一同向清华大学捐赠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00万元)。

其中2000万设立孟昭英讲席教授基金,另1400万设立刘润生励教励学基金,用于支持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

2021年,姚颂向母校长沙一中捐赠100万元,成立清琢基金,奖励优秀的学弟学妹们。

2022年,他又向上海崇明徐根宝足球基地捐赠了50万元,支持足球青训事业。

他喜欢足球,也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力中国足球培养人才。

他说:吃穿用度不是我的追求,还是想做对人们更有意义的事情。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姚颂(右)向清华大学捐款

姚颂一直对东方空间有着非常清晰的商业规划。

在他看来,引力一号的发射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则要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

火箭的很多元器件都非常昂贵,尤其是芯片,一颗宇航级芯片能买一辆宝马轿车,而这些发射成本,最终都要客户来买单。

所以姚颂的计划是,用工业级的元器件做替代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此外,姚颂也在积极布局研发可回收火箭——“引力二号,预计一年后进行首次火箭回收测试,并在两年左右实现引力二号的首飞。

他信心十足:引力二号之后,我们完全可以追上马斯克当前的发射成本。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90后:拒绝美国名校,自己造火箭

有媒体称赞姚颂为中国版马斯克,姚颂则很诚恳地说:中国商业航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努力追赶。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有成。

这个有着太空梦的孩子,正以极高的天赋和耐力,努力为中国商业航天按下加速键。

参考资料

[1] 新华网|引力一号首飞成功,开启规模化、便捷化商业火箭发射新篇章

[2] 大众日报|姚颂:追赶马斯克的90

[3] 潇湘晨报|一箭三星刷新全球纪录的长沙伢子,曾回长沙一中设立百万元基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巨星陨落!他拒绝美国导师挽留,归国后突破“禁区”,创造多个“第一”!
下一篇:热点 | 11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总要有人去做很蠢但正确的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