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科技动态 > 追寻一个个足迹 树起一座座丰碑

追寻一个个足迹 树起一座座丰碑

作者: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发布日期:2024-06-05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又一“国字号”博物馆开馆!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举办首展系列活动

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当日举办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上,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追寻一个个足迹 树起一座座丰碑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文化综合区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内,是全世界首个以国家名义为科学家群体建立的博物馆

该馆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致力于成为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精神殿堂的国家级博物馆


1个主展+5个专题展亮相

据悉,首展总展览面积为5000平方米,包括1个主展和5个专题展。

主展分为“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漫漫采集 岁物丰成——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专题展”两大板块,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批研究成果为基础,共展示190余位科学家的400余件(套)实物、400余张珍贵图片,以及有关科研单位提供的10余件大型展品。

追寻一个个足迹 树起一座座丰碑

专题展《许身国威壮山河——纪念邓稼先百年诞辰生平事迹展》以邓稼先从小立志科技报国并投身核武器事业的初心选择为主线,以中国核武器事业创立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通过他“立志报国”“许身国威”“功泽人间”的人生图景和精神传承,展现邓稼先鞠躬尽瘁,为国奉献的忠诚纯正的一生。

追寻一个个足迹 树起一座座丰碑

特别展现了在组织选择他担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技术负责人之后,邓稼先是如何凭着强烈的爱国情感、不渝的科技报国理想、不凡的智慧与坚韧,隐姓埋名,义无反顾地投身这项事业,从零起步,克服重重困难,冒着重重危险,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追寻一个个足迹 树起一座座丰碑

专题展《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展览》以钱学森的“人生选择”为线索,从个体与国家、时代的关系出发,通过他“报国初心”“成就与困境中的家国牵系”“归国筑梦”“两个身份 一个信仰”四段人生图景,探寻他的初心与信仰何以形成、实践与实现,回答“共产党员”和“科学家”这两重身份在钱学森身上如何实现统一。

追寻一个个足迹 树起一座座丰碑

专题展《归来——20世纪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展览》讲述了17位留美爱国科学家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威尔逊总统号”归来报效祖国的故事,他们放弃在美国优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冲破重重阻碍,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卓越贡献。

展览展出有亲历人员所用实物等展品50余件,史料图片近150张,生动展示了17位留美归国科学家强烈的归国决心和爱国精神。

追寻一个个足迹 树起一座座丰碑

专题展《工师于国——工业遗产背景下的工程师文化展览》撷取百余位成就杰出的工程师,将他们的典型活动置身于工业遗产的叙事空间之中,总结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宝贵经验,传播工业文化和工程师文化,弘扬工程师群体的崇高追求和宝贵精神。

追寻一个个足迹 树起一座座丰碑

专题展《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出版二十周年专题展》以《中国植物志》编纂历史为脉络,以四代科学家的艰辛历程为主线,聚焦胡先骕、秦仁昌、吴征镒等7位科学家的故事,包括160余张珍贵图片、7件实物展品和1面标本墙特色打卡点。致力于突显国家战略视野,弘扬科学家精神,体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植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利用等方面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良好氛围

此前,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已率先上线,这是我国最大的科技人物专题网站,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为基础,系统、准确、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贡献、科学精神及感人事迹,同时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文献和资料查询服务。

追寻一个个足迹 树起一座座丰碑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自2010年启动采集工程以来,得到老科学家本人、亲属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已启动近600位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

获得实物原件资料132922件、数字化资料318092件、视频资料443783分钟、音频资料527093分钟,基于采集资料出版科学家传记和口述自传120册,在全国33地67站展出科学家主题展,在全社会特别是科技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据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孟令耘介绍,下一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将围绕采集史料、收藏史料、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教育教学、文化宣传六项职能开展工作。“还要建立全国科学家博物馆联合体,促进‘实体馆、数字馆、地方馆’协同发展,向更广区域、更大范围和网络空间拓展,切实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首次对公众开放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3000平方米藏品库房和常设展厅成为史料永久收藏展陈的空间载体,7500平方米展厅面积可用于举办科学家专题展览。定期开展科学家精神展教活动及联合展览、研讨、研学等活动。

公众可以通过“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或者“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免费预约参观。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学服装设计的17岁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
下一篇:航天员王浩泽在航天六院快速成长的那五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