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通知公告 > 讲座全文(下)|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讲座全文(下)|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作者:刘潜发布日期:2023-10-10浏览次数: 来源:天地生人

作者简介:

讲座全文(下)|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刘潜,中国安全科学家,我国一级学科——“安全科学技术开创者和倡导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曾任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顾问等职务,创办《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并任主编。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者奖状、1991年中国科协四大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称号。出版《从劳动保护工作到安全科学》《安全科学和学科的创立与实践》专著,与赵云胜、李升友合编《安全科学导论》。

编者按:

2022115日,中国安全科学开创者和倡导者、中国安全科学家刘潜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线上讲座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听众朋友们获益颇多,不少人希望能够继续学习、研究和继承刘老的思想和成果。在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志愿者的协助下,经过刘老本人孜孜不倦地反复校阅、完善,讲座内容得以成文,现将讲座全文分享给大家,以供学习交流!

目录

一、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时代意义与青年使命

二、安全科学的内涵与外延及其起源

三、事件一:安全三级学位(本硕博)教育的来龙去脉

四、事件二: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筹备和成立

五、事件三:安全科学挤进中图法第三版半个“X”类目

六、事件四:创办《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七、事件五: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争得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地位(代码620

八、事件六:协助劳动部确立安全工程师单列称职制度

九、复杂性科学的未来发展

 

安全科学挤进中图法第三版半个“X”类目

第三个问题就是在国家图书馆,我们通过参与第三版和第四版中图法的修订工作,完成了让安全科学占有半个X类目的任务。怎么完成的?因为我们抓住了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综合科学知识,以往都是散在各个学科里边,没有一个集中体现。这个问题在中图法第二版就已出现了,但是没得到解决。我们抓住了当时第三版编委会成立的时机,向编委会提出建议。我说劳动成为科学了吗?资本主义时代是用《资本论》揭示了这个资本主义,那么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那我们的论是什么论?应该是劳动论,可是劳动论的理论为什么没有成型啊?这不是问题吗?

另外,咱们学的数学都是希腊数学,难道我们中国人没有数学吗?科学院有一个吴文俊,他不也出个小册子,我到现在没弄到这个小册子,他叫中国数学是机械数学,通过算盘可以算微积分。中国数学和希腊数学应该并列。

我去争取中图法第三版加入安全科学的时候,环境科学独占X类。我说中国数学,都获得了编委会认可,而我们安全科学如此普遍和现实,也能讲出它的科学概念,为什么编委会不承认它,而让环境独占?何况环境其实是安全的组成部分。因为国家科委一开始不承认有综合和交叉学科的科学学科概念,但是他们提出来要在国家标准中设一级学科。我能拿出安全科学的学科概念,安全这个概念是独立的。

安全某某和某某安全是什么关系?安全某某是理论,某某安全是应用。比如说,国家安全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我们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但是,国家安全是什么关系?安全是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这个部分是安全在国家领域的应用。安全人就是从事安全这个科学技术和工作领域的人。如何为国家安全服务?用安全国家理论为国家安全服务,这是很普通的道理。于是我说环境不能独占X,安全和环境应该合起来占X。所以,最后环境科学和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就各占了半个X。当初劳动部承认劳动保护科学,但还理解不了安全科学的概念,所以只能加上括弧——安全科学。

因为理论方面是我来代表劳动部做的,所以就委托我参与修订第四版中图法。在修订过程中,我隐去了劳动保护科学的概念,用环境科学和安全科学占用X。这个问题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用种种存在的综合性问题,其中劳动、数学等等这些概念。你点出来,他们就认可,于是我们得到了信任,并且在1999年形成了一个分类主题词表,确立了安全某某140个概念,某某安全145个概念,共12本分类主题词表。至此我们就完善了中图法。

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困难,但是要说服科学界和图书馆界认可我们的地位,这也就解决了关于中图法的问题。安全某某140个词中的20几个词没有英文。英文讲的都是某某安全而不讲安全某某。我就请台湾的吕继增先生按照中文来造英文词,幸而国家图书馆都认可了。这个工作很不容易,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科学概念。当然这并不是稀奇的事,而是说明中华文化的思维,西方人掌握不了。

 

创办《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第四个问题,是创办《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因为学会的成立,作为学术团体主要是两个交流方法:一个是学术会议,一个是用刊物进行交流。早在1987年之前,张希仲先生是国家第一批卫生工程的博士、硕士导师。我们两个人认为应该创办学术刊物,所以1988年,学会的第二次会议接受了我们的建议。在1991120号,创办了学报,遗憾的是它的学科理论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现在基础理论越来越少,一般文章越来越多,这是历史造成的,因为历史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它是曲线的、摇摆的。

讲座全文(下)|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20036月刘潜(中国安全科学学报自19911月创刊到1995年初任首届主编)与徐德蜀先生(任该学报首届副主编并接任第二届主编到2010年初)在一起回顾学报的主办单位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改名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的情形。照片由邱成先生摄于20036月该学报办公室

这个学报比世界刊物《安全科学》还早五个月。由于当时得到了我们国家第一代科学家们的支持,所以四月份出第二期的时候就得到了公开发行的资格。这在学科创建史上是比较快的。刊物现在的编委会也逐渐意识到学科理论的重要性。

 

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争得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地位(代码620

第五个事件就是在学科分类代码中,争得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代码620当时国家科委给科学界一个大课题,首先要对世界上各国国家、图书馆和研究单位层次的学科分类代码的已有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和概括,从而研究我们的学科分类思想和方法,这是一个大的科研成果的鉴定。第二步就是制定学科分类代码国家标准。从1978年底到1992年底通过,199371号实施,叫学科分类代码。这个代码是国家对科技成果统计的指标符号。我们抓住了这个任务,我认为是很重要的。

劳动部当初成立了科技委,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劳动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那个时候的安全部虽然是部里三个局之一,但是它有红头文件,表明它是国务院分管部门。但是怎么把安全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在我们国家的国家标准中确立它的正确的位置?

因为我当时在科技委工作,所以科技委委托我提出建议。经过研究提交了两份国家科委文件,其中一份为方法与原则规定,被发现其中缺失了复杂性科学的问题,不允许设立综合学科和交叉学科。后来,科技委准备编写一份辅助性文件,增设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两个一级学科。劳动部曾经没有基础理论研究,所以委托我策划文件的编写。

我发现两个问题,第一,环境和管理是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学科,将其编入文件,等于是科技委承认综合科学学科概念。第二,安全科学学科基础很薄弱,通过对国家科委文件的分析,发现安全科学不同于普通的纵向学科和横向学科,具有综合性。所以我分两步提出分类建议。

首先提出环境是安全的一个组成部分,将二者结合到一起,可以称为安全环境或者环境安全,这个可以作为一级学科。第一步花了半年时间,获得了科技委的认可。第二步,将安全从环境中独立、单列出来,和管理一起成为第3个一级学科。由于在国内外没有先例,所以我把研究学科分类和制定国家标准的专家学者请到劳动部听我们的课题研究报告,最后形成支持和反对的两派观点,进行辩论,区别了某某安全和安全某某的差别。这个过程进行了五年,赢得了科学界学科分类代码和学科分类研究专家的支持。中国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在1994年称赞把安全设置为一级学科是为突破科学学科分类史做出了贡献。

这个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在科学认识上对复杂性问题认识上的突破,在我们国家各个部门都得到了默认,只是后来没有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是这三十年来的遗憾,要靠你们年轻人继续按照复杂性科学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走下去,我们在这个领域是世界领先的。

 

协助劳动部确立安全工程师单列称职制度

第六个问题是协助劳动部确立安全工程师单列职称制度。这个问题和实践联系更加密切,当时要求我们国家的企业中矿山等可能存在严重安全问题的行业,要落实5%的安全专业人员编制。其他普通行业是2%3%左右。

安全工作人员从事的不是独立的行业,而是分散在各个其他行业。并且他们的工作成果是用事故的危害发生率等指标衡量,而不是从保障安全角度去衡量。国外是假设危害率为0来谈安全问题,包括奶酪理论也不科学,但是现在竟然还变成指导我们的理论,我们很多人现在还没认识到其中的危害。安全是保平安的,平安是保健康的,人类需要的是健康。不管是个体还是作为整体的国家都面临这个问题,是复杂性问题,要用哲学思维、系统科学的方法去升华。

人工智能是几级学科不重要,关键是能把它的机制和体系搞清楚,就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怎么按照中国人严格的思维逻辑得出它的学科名称?中国文字非常科学的一点是以单字为词,不同的排列导致的词性是不同的。我的书中提到的安全生产和生产安全,二者就不一样。一个事物的发展运动过程中,需要以一个系统为主,一个系统为辅,螺旋式发展。所以安全生产是安全的整体体系也就是安全科学技术体系当中的应用,是生产领域。而生产安全,是以安全为前提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全面体现,达到生产目标、安全保障。这个思维问题在我们安全界还没得到完全解决。现在到了综合科学更广泛的领域阶段,特别是国家安全甚至是人类安全,它的领域是无所不包的。

单列安全工程师技术资格,是怎么来的?1984年,劳动部和人事部意识到人员的工作分工,大的方面是执业资格。明确规定,两个部各有分工,而劳动部的任务是评定从业资格,意思是直接操作的工作,不管你有多高的知识,但是你的工作岗位是直接操作,所以叫从业。而技术资格就是咱们说的职称,无论是执业资格里边分的从业资格,还是现在的技术资格,你要进入工作岗位,都得经过国家规定的水平要求和考核,比如大学教授、科研研究员、工程师,首先你个人所具备的能力水平、业绩需通过同行评议获得个人称号。

岗位入门,不管是从业、还是执业资格,都应该接受国家的考核,经过同行评议、市场标准来形成,而现在混为一谈,你认为他合格就合格了,不合格也可以进岗从业或者执业。这些问题都得靠你们这一代人去明确,这个非常重要。

1994年退休,劳动部领导李伯勇说,你退休了也必须得协助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即安全是一个独立的科学和工作部门。明确出来,这个技术资格、职称就是工程师制度。后来再到1997年具体完成了所谓的《安全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就是技术职务,准确的名称有相关文件和资料来说明。

讲座全文(下)|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199675日人事部职称司与劳动部人事教育司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由刘潜(二排左三)与王东岩(头排左二)提出的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设置五个子专业的论证报告时的全体合影

这个制度现在已经被人们模糊了,说明我们国家的学术交流和工作经验交流、哲学交流和科学交流,都混杂,没有明确,实际上需要分开,各自的使命、各自的需要都应该很明确。比如说,我们不同的学术观点,那属于学术交流,不能够说三道四地去拿政治标准、工作标准去衡量,这个有极大的害处。学术交流百家争鸣,是科学发展必由之路,而工作交流是经验交流,所以我希望你们年轻人一定要在研究问题过程当中划清这个边界,才能取得真正突破。人工智能我没有研究,我也不懂,但是从名词术语上我就感觉到有问题。大家的专业都和人工智能有联系,所以讲座结束之后,我希望和你们私下讨论讨论,争论争论,我也想获得更多的知识。

 

复杂性科学的未来发展

苗东升先生的《复杂性研究的中国路径》,这本书给我们一个非常科学、扩大眼界的高级科普,给我们做好了铺垫。我们应该在故去的苗先生的思想理论基础上,特别是你们年轻人,要有继承和发展。这里边非常可贵的是苗东升不仅继承了我们中华文化和第一代科学家们的思想和科学成果,做了科普性的展开,给你们铺开了一个广泛的基础,我希望你们尽快地大力发展,不愧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要真正撑得起在21世纪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重大的突破。

我认为首先要突破的,就是20世纪西方回归论给我们脑子设定的局限,用冯友兰的话就是实际的种种问题都是复杂性的,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要搞清楚,自己要实现的那个真际是什么,真际就是它的本体,我从冯友兰的《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得到的就是本体论,他用认识真际这个问题的本质来指向科学的内涵。

而如何解决问题呢?要靠这个本质的实践,用冯友兰的话叫实际。真际和实际是同一事物当中两个层次也好,或者是两个方面也好,都是一个整体。而可贵的是,他主张哲学一定要现代化,也就是说哲学思想、观念应该能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他指出来,这个实际是有结构的,那复杂性的结构到底是怎么个结构?我现在的认为也不一定对,要靠你们去鉴别。我提出的那个三要素四因素系统统系的保障条件和安全的概念,安全是什么?那是内涵,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是外延。冯友兰明确指出,对事物的认识是内涵和外延的,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一点你们必须牢牢地吸收。

因为头脑的观念是一个概括性的,我们要把复杂性科学真正让它成为综合科学,成为人类的第三大科学,人学是主体科学,物学是客体科学,而第三要素是辅助的,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关系的具体体现就是事学,但是冯友兰还没有上升到事学,他叫做事论。

最后想给大家说的,就是从哲学上来看问题,应该叫世界观,从科学上看问题叫做方法论。钱学森明确提出来,哲学和科学之间的一个桥梁,它是双通的,哲学的观念和科学的方法是往返的这个桥。过去常说科学家是渺小的哲学家,哲学家好像是无所不包的这个大杂烩一样,但是它本身在人的思维当中怎么去升华、怎么去转换?

讲座全文(下)|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钱学森

为什么钱学森那样重视中医的学问呢?用中医的头脑怎么把握实际?望闻问切就是它把握实际。要把这个形而下上升到形而上,由系到统,但是怎么上升啊,怎么统得起来呀,这就是我们智慧的变换,由系统转为统系。中医很明确,它通过望闻问切,把实际情况把握住了,于是它形成一个病人的整体,病人的整体如何治病,它要进行转换,转换成为叫做君臣佐使四味药去解决实际问题。中医这样往复循环地治病,和西医的思维完全不同,因为西方相信上帝,而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从老子开始,就是三元论。

讲座全文(下)|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刘潜20091228日在家中审校书稿时摄于胡絜青先生1990年的题词(中国安全科学)与父亲家训(一生常耻为身谋  恬淡无私心自清)处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讲座全文(上)_ 刘潜: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
下一篇:天地生人学术讲座1330讲——罗广英:中医唯象思维对于科学与哲学的融会贯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