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科学精神 > 这个专业全国曾只有一人,如今91岁的他说……

这个专业全国曾只有一人,如今91岁的他说……

作者:央视新闻发布日期:2022-10-19浏览次数: 来源:央视新闻

他是我国地衣学的主要奠基人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为了填补我国地衣学科的空白

他将重任扛在肩上

如今,91岁的他正在编写《中国地衣志》

每天工作至深夜

近日,总台《吾家吾国》栏目

专访中国地衣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魏江春

这个专业全国曾只有一人,如今91岁的他说…… 

1

曾是全国唯一学习地衣专业的学生

他填补了国内学科的空白

1958

为了填补我国地衣研究的空白

魏江春来到苏联学习地衣专业

这个专业全国曾只有一人,如今91岁的他说…… 

当时,中科院正筹办真菌研究所

缺了地衣真菌专业这一块

真菌研究就不完整了

带着填补空白的决心

魏江春留学四年后归国

这个专业全国曾只有一人,如今91岁的他说…… 

作为当时全国唯一

学习地衣专业的学生

魏江春面临的每个问题,都是“第一次”

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参考

也没有前辈、同门可以解惑

在这种环境中

魏江春一手“拉扯”大了一门学科

在魏江春的努力和主持下

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地衣标本室

现在已经存有10万多号地衣标本

标本室里每张文献卡

都是魏江春亲手制作

“那时没有帮手

我也不觉得这个工作枯燥

反而是如饥似渴地去做

一定要任劳任怨,必须得这么做”

2

扎营珠穆朗玛峰

发现地衣新种“珠峰石耳”

调查取样是地衣生物研究中的关键环节

高峰险崖是地衣喜爱的生长环境

魏江春就到全国各地进行野外考察

野外山路本就充满危险

地衣还十分微小

他就趴在地上,拿着放大镜找

 这个专业全国曾只有一人,如今91岁的他说……

1966

魏江春背着干粮来到珠穆朗玛峰

攀爬到海拔5700米的地方扎营

一住就是半个多月

高海拔和艰苦的环境

让魏江春的身体产生不适

这个专业全国曾只有一人,如今91岁的他说…… 

“我晚上睡觉时闭着嘴

到第二天早上就张不开了、粘住了

用舌头去舔

一层嘴皮子掉了,血淋淋的

我开玩笑说像擦了口红

下山后一个多月才慢慢恢复”

这份辛苦没有白费

最终,魏江春采集到了

在这之前,世界范围之内

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地衣品种

“珠峰石耳”

这份珍贵的标本现存放于

亚洲最大的地衣标本室

3

91岁仍坚持工作

如今他不再孤军奋战

地衣被称为地球上的“开路先锋”

在魏江春眼中,这种古老的生物

关乎石质文物保存、沙漠治理

甚至可能成为火星“拓荒者”

魏江春介绍

“地衣生长在石头上

地衣里有地衣酸,是次生代谢产物

把岩石风化形成土壤

后续才能有植物生长”

现在,魏江春正在申请相关项目

把地衣带到太空

这个专业全国曾只有一人,如今91岁的他说…… 

2005年,魏江春发表文章提到

地衣有防风固沙的作用

并进一步提出了沙漠生物地毯工程的概念

用地衣来治理沙漠

不仅如此,魏江春带领团队

在沙漠地衣中还发现了16种“沉默的基因”

在他看来

如果这些基因被激活

将会为人类打开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这个专业全国曾只有一人,如今91岁的他说…… 

接续地衣研究、关注学者培养

是魏江春当前最牵挂的事

91岁的他正在编写《中国地衣志》

每天都工作到很晚

如今,魏江春不再是孤军奋战

曾经全国只有一人的专业

在他的带领下,有了更多年轻人加入

成为领跑世界的专业团队

“我们现在创新领跑的这几个项目

在世界上都属于领先的

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诺奖得主本庶佑:真正一流的工作往往没有在顶级刊物上发表!
下一篇:费曼:最应该警惕的,是科学精神的缺失与科学价值的滥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