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自然国学 > 自然国学的复兴(上)

自然国学的复兴(上)

作者:宋正海发布日期:2019-10-01浏览次数: 来源:自然国学的复兴

一、引言

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第602讲于2004年,邀请吴国盛教授作博物学传统的复兴报告,最近又读了多篇有关论文,深受启发,感到科学文化派提出中兴博物学的口号和努力是有深远学术意义的。随着伪科学的政治帽子、棍子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科学主义受到批判,新的科学革命已经来到,综合学科如雨后春笋,就复兴传统整体论科学的主要有:博物学中兴、自然国学复兴、东方科学复兴、科学易创建、(现)象科学诞生等。这些学科虽名称不同、路径不同、重心有别、观点也有所差异,但历史命运、历史责任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必然要相互学习,加强团结,共同提高,在中国大力发展整体论科学,创建整体论科学和还原论科学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国家科技创新体制。

作为中国科学史研究工作者,十分关心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科技创新功能,并致力于自然国学复兴,相信21世纪必将是自然国学全面崛起的世纪。

二、传统文化科技创新功能的显现

在还原论科学掌控科学资源和话语权的体制中,整体论的自然国学复兴异常困难,因此主要是凭创新事实。目前学术界越来越多人士认为:(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传统整体论科学文化与当代科技探索相结合可以带来灵气,具有巨大的创新能力。(2)古代异常丰富的自然史料是中国古人留给今人,贡献给世界的一个自然史信息宝库。

1. 中国古代自然史料的现代应用

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由于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的加激,自然史研究得到空前重视。发达国家对大自然的监测已大大加强,但是一个明显的局限是所获资料的系列均很短,无法用来研究自然史的中、长周期规律。而中国古代长达几百到几千年的自然史记录可以有效延长资料系列,这有助于全球变化研究、有助于自然灾害预测和国民经济远景规划的自然背景评估。

成功事例:(1)古代客星记录与当代天体演化探索。对《宋史·天文志》等古籍所记录的1054年(北宋至和元年)的客星(超新星)史料的研究,发现蟹状星云是1054年超新星爆炸的遗迹。席泽宗完成的《古新星新表》受到国际天文学界好评。(2)利用类型多、系列长的自然灾害和异常史料制成的许多种类年表,推动自然史的横向研究,发现了自然灾异群发性,提出了明清灾害群发期”“夏禹洪水期”“两汉群发期等。(3)王嘉荫对古代地震史料系统研究,提出了地震线概念,指出了某些地震线的位置、方位和交叉点。这对地震地质学、地震预报有较大价值。(4)竺可桢应用古代气温史料和文物所载信息,重建了中国近五千年的气温史,发现多个周期。英国《自然》周刊评论:竺可桢论点是特别有说服力的,着重说明了研究气候变迁的途径。5)应用太阳黑子和北极光史料,证实太阳在蒙德尔极小期中仍有11年周期的存在,解决了有关争论。(6)古矿史料帮助浅层优质矿床的再发现。

2. 大型工程论证的历史模型法

大型工程百年大计,设计不能有大的差错。设计论证常用物理模型法和数学模型法。但大型工程是个复杂系统,其内部复杂关系不易搞清楚的。周魁一提出历史模型法,根据历史特大自然灾害的研究,得出基本数据,可作为工程设计和论证的基本依据。历史模型法在对付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特大自然灾害的大型工程设计中是作为基础性论证的。

成功事例:(1)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援建156个工矿单位,后又增加49个。中国科学院查阅古籍收集大量地震史料,制成震中分布图、地震烈度区划图,从而为大型工程选定了安全地点、确定了工程抗震系数。(2)黄河小浪底工程大坝高程设计是根据了1843年的黄河洪水的复原研究成果。(3)长江三峡工程的防洪设计,以出现1870年大洪水时下游荆江大堤不决口为前提。(4)三峡库区历史岩崩、滑坡的研究,对库区县城新址选点和水库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

3. 中国整体论思维与当代复杂性科学

中国传统整体论思维与当前从还原论科学脱胎出来的系统科学不完全同,各有所长,故有着启发作用。

成功事例:(1)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里高津(I. Prigogine)、协同学创始人哈肯(H. Haken)等人均谈到中医整体论思维对他们的系统理论的创建有着启发作用。维纳(N. Wiener)创建信息论可能得益于刘仙洲的中国古代机械史研究。(2)李世煇创立地下工程设计中预测围岩稳定性的典型信息法,思路与《周易》取象比类一脉相承。此方法解决了二滩水电站导流洞、小浪底水利枢纽地下厂房等复杂性工程问题。(3)徐欽琦在古生物学、天文气候学研究基础上,根据传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韵律思想,以及《庄子》的大年概念,提出了阴阳大年生物进化论,较好解释了生物史上的大绝灭大爆发现象的成因。

4. 传统科技文化基因的现代创新功能

中国科技传统是在特定而漫长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某些稳定的科技文化基因。将这类基因注入当代科技前沿探索中,有利于重大原始创新。

成功事例:(1)古代数学充分发展程序性算法。吴文俊受启发,将几何问题证明用数学方程来表示,然后应用电子计算机高速计算,推动了机械化数学发展。(2)相对西医,中医阴阳平衡原理和扶本祛邪方法对癌症、爱滋病、非典等各种疑难病的治疗表现出较明显优势。当前国内外,针灸热、中医中药热、中华养生热,一浪高过一浪。(3)从古代失蜡法(熔模法)发展起当代的精密铸造。(4)胡杨、李长铎经考证大量国外原始文献以及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von Leibniz1646~1716)本人信件后,充分证明莱布尼茨确是看到伏羲八卦图之后才发明二进制的,解决了长期的争论。

5. 天人合一论与当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博大精深的天人合一论对当代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有着广泛的指导作用。

成功事例:(1)古代天人合一论已在城市规划、小区建设、建筑设计、室内装饰中广泛应用。(2)古代“人与天地相参”理论已在全民体育和养生中发挥指导作用。(3)传统“众生平等观念对当代生物多样性概念的崛起、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及珍稀濒危生物事业有着促进作用。

6. 科技传统缺陷研究与当代科技发展

传统文化缺陷研究能深刻探讨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而且在当代科技现代化在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时如何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

当代应该主要吸取两方面教训:(1)传统科学重综合性的科学观察而轻分析性的科学实验;长于辩证逻辑而弱于形式逻辑,公理化体系未形成。当代仍需大力发展还原论科学。(2)古代长期坚持地平观、化生说、黄河伏流重源说等错误理论等均是信奉经典、迷信权威的结果。科学精神最根本的是尊重实践,没有任何迷信,才能不断创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自然国学”宣言——为中华科技传统走向未来敬告世界人士书
下一篇:自然国学的复兴(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