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自然国学 > 秦四清:“土豪”甘愿变“贫农”,地震预测成可能

秦四清:“土豪”甘愿变“贫农”,地震预测成可能

作者:乐道发布日期:2020-11-21浏览次数: 来源:天地生人

秦四清:“土豪”甘愿变“贫农”,地震预测成可能 

编者按:秦四清,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学研究,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优化设计、非线性岩土力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9以来,从“锁固段主控锁固型斜坡稳定性和构造地震产生”这一新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揭示了锁固型滑坡和地震的成因机制,并给出了系统的物理预测方法。2017年提出的雄安新区抗震设防烈度参数调整建议,已被《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2018-2035)》采纳。2019年提交的科学问题“大地震机制及其物理预测方法”,入选中国科协2019年度发布的20个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之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秦四清研究员应北京科技大学自然科学爱好者协会邀请,为数百名师生做了题为以科学精神攻坚克难——以我团队的地震预测研究为例的演讲。

一、原创研究带来无数的乐趣

秦四清老师以我为什么貌似年轻开讲,说到:我已是近60岁的人啦,但从外貌上看不像,原因是原创科研让我沉浸在科学发现的喜悦中,长期保持愉悦的心态自然不显老。各位要想永葆青春,就从事原创科研吧。使得讲座变得生动有趣。

在谈到科研人员的使命时,秦四清老师强调:有志科研人员要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即建立原创科学理论,攻克卡脖子技术。然而,做原创科研难度极大,因为探索在无人区,无现成范式可参考;攻坚在最高峰,一切都要白手起家。鉴于此,需要科研人员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还要甘于清贫,忍得住别人的冷嘲热讽。

2009年以前,因做跟风式科研,善于发文章争横向项目,秦四清老师是一个开宝马、住豪宅、享美食的土豪。而在2009年以后,为让自己静心做原创研究,秦四清老师基本不再承接横向项目,由此成为了贫农,还常遭受别人谩骂和攻击。

二、突发灵感,找到滑坡演化的关键

自然万物的演化非常复杂,要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到本质规律,要走化繁为简的道路。牛顿曾说过: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可以发现新定律。秦四清老师团队的研究表明,此言不虚。

2009年,因申请杰青失利,在和朋友去散心的途中,秦四清老师在郁闷中突发灵感,突然明白了锁固段是主控一类滑坡演化的关键阻滑地质结构(图1,认识到锁固型滑坡存在两种解锁启滑机制,提出了这两种机制的临界位移判据,发现位移比为常数,使该类滑坡的预测成为可能。这样就把复杂的滑坡问题转化到了简单的锁固段问题。

秦四清:“土豪”甘愿变“贫农”,地震预测成可能 

1 锁固型斜坡示意图

三、触类旁通,找到预测地震的关键

对锁固型滑坡的研究取得初步成功后,秦四清老师从滑坡联想到了地震。诸多地震学家认为地的情况无法探明,因此地震预测是不可能的然而秦四清老师因好奇心驱动毅然开始了10多年的艰苦探索,结果上了贼船没有下来,因为地震好玩好奇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起点,是探求新知的内在渴望,更是基础研究的原始冲动和活力所在。接下来,秦四清老师简要介绍了他们团队关于地震机理与物理预测的研究。

锁固段是构造块体内可承受应力集中且具有高承载力的地质结构(图2),常赋存于断层中或由断层围限而成;其主控构造地震产生,即不同规模的脆性破裂产生不同量级的地震。大尺度、扁平状的锁固段承受极其缓慢的剪切加载且处于高温高压环境,导致其具有强非均匀性和低脆性,应呈现特定的断裂前兆和破裂演化规律。

秦四清:“土豪”甘愿变“贫农”,地震预测成可能 

2 板内构造块体、地震区与锁固段示意图

1)岩桥;(2)断层中的坚固体;(3)凹凸体;(4)断层所围限的块体

四、普适理论往往伴随着普适常数

    采用重整化群理论和损伤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秦四清老师发现每个锁固段峰值强度点与体积膨胀点处的应变比,有着依赖于锁固段个数的指数律关系,且指数函数的底数为常数1.48。该常数的存在,避免了测定锁固段几何与力学参数的困难,使得对标志性地震(在峰值强度点和体积膨胀点处发生的地震)的预测成为可能。秦四清老师团队对全球62个地震区案例的分析表明,该指数律具有普适性,能很好地描述板内和板间地震区浅源、中源和深源标志性地震的演化。

五、大道至简

在进行原创研究的过程中,秦四清老师强调:1)只有科学理论的公理化才能保证科学理论的普适性;(2)科研的归宿是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走向一统江湖;(3)理论必须得到实证才能令人信服。

那么,该如何建立科学理论呢?秦四清老师的答案是:1)提炼问题要抓本质,因为万变不离其宗;(2)思考问题要缜密,因为全部科学只不过是思维的精致化;(3)分析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4)解决问题要走大道至简的路径。

 

如何判断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呢?关于此,秦四清老师总结了四点:1)逻辑自洽,即保证逻辑链严密性、闭环性;(2)得到实证,要保证证据的无偏性、强壮性;(3)普适性;(4)简单性。

在谈到科学发现的前提时,秦四清老师指出:(1)需要丰富的多学科知识积累,如解决地震预测问题,需掌握地学、力学、物理学与非线性科学知识;(2)需要逆向思维;(3)需要灵感;(4)需要较高的科学素养,以少走弯路;(5)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结合地震预测研究,秦四清老师理解的科学精神是:1)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逻辑严密性与实证强壮性;(2)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格物致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3)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关键——独辟蹊径探索,科学探索永无止境;(4)质疑与包容是科学精神的属性——理性质疑,去其糟泊、取其精华。

有志科研人员应追求什么呢?秦四清老师认为:1)以夺冠为目标,因为自然科学研究是竞争性的,在科学研究中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2)善于瞄准且从事第一流的工作——“做别人从没有做过的工作,或力争将现有的定论推翻;(3)追求研质而非颜值

 

六、结语

最后,秦四清老师谈到:真正的科学家,应当有情怀、有担当、有理想、有激情,以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库增添有重要价值的贡献为目标,以造福人类为宗旨。

演讲结束后,围绕科学精神与科研追求话题,师生们踊跃提问,秦四清老师一一做了简短的解答。

秦四清:“土豪”甘愿变“贫农”,地震预测成可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钱学森:系统工程的意义,可能要远远超出我对中国航天的贡献
下一篇:西医院士樊代明我为什么主张中医整体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