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自然国学 > 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

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

作者:天地生人发布日期:2022-03-11浏览次数: 来源:天地生人

编者按

《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是“中医传承与发展”系列讲座的第一讲,主讲人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自然国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马晓彤老师。天地生人公众号对讲座进行了报道,具体参阅:《中医现代化、人的复杂性研究是人类医学的方向》。

清朝末年以来,中医发展近乎于停滞状态,特别是理论上没有实现突破,当代中医学又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马晓彤研究员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时代命题。

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如何传承和发展好中医?中医现代化要走向哪里?我们不妨看看马晓彤研究员的观点。

今天的题目(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中有三个关键要点:第一个是传承发展,第二个是“三”,第三个是关键。

第一,为什么中医要谈传承与发展?任何知识的发展都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传承与发展不可分离。中医的传承不去强调就会忽视它,所以需要特别指出,将传承与发展放在一起提出。

第二,“三”在中国文化语境的含义非常丰富,“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生万物”、“三个女人一台戏”等等。“三”可以让我们把复杂事情简单化,也可以把简单事情复杂化。

第三,什么是关键?大家所关注的中医现代化、中西结合、中医原创思维等问题,这些都不是关键问题。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根的问题,是关键的问题。

今天主要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中医学的知识属性,第二个是中医发展的目标定位,第三个是中医发展的判定标准。这三个问题是根问题。

1辨析中医传承与发展的基本观念

要回答这三个问题,需要搞清楚基本观念的问题。观念不同,根和源的问题就各有各的看法。

我主张四个观念:第一,人类的科学不仅有西方模式,也有东方模式,可能还有更多模式;第二,中国文化不仅有人文传统,也有科学传统;第三,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一物两面,不可分离;第四,中医发展融入科学洪流者生,偏离者死。对于科学旧的解释不符合事实,不利于中医的发展,要重新解释科学,把中医的特殊性包容进去。

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

中医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适当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精神状态。认识论就是上边提到的广义科学观和全面的文化观。有了认识论和方法论还不够,还需要精神状态,就是自信、自立、自强。在当下语境中发展中医,弘扬中国文化一定是强者、是勇者、是英雄。

那么在现代语境中,如何把这些要素组合起来?我觉得中医像是一把刀,刀柄是自然国学,用来发力,刀背是系统科学,刀刃是信息技术,刀鞘是生态文明。只有在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中,这把刀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受到的制约也更小。

第一是自然国学,往大处讲就是中国文化中的科学传统,包括认知模式和学科体系框架。天地律算、工农兵医八大学科,都是自然国学的领域,现在只有中医还成建制存在,其他都被西学取代了。自然国学中的基础学科——天地律算,是中医的基石。中医的兄弟学科是工学、农学、兵学等等。工学有《天工开物》,农学有《农政全书》,兵学有《孙子兵法》,这些学问和中医的哲理是相通的。

第二是系统科学,中医的刀背是系统科学。虽然系统科学形成于近代西方,却和中医的理念是相通的。比较有名的系统科学家都对中国文化肃然起敬。

第三是信息技术,这也是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之一。西医是结构医学,谈研究细胞分子、空间结构功能等问题。中医是信息医学,采用四诊八纲治病。四诊八纲就是半信息化的模式识别。中医不谈结构,因为这个治疗没有太大关系,中医更关心信息状态。寒热表里虚实,只要知道这个就能治病。

最后是生态文明,这是70年代德国哲学家提出的概念,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超越和扬弃,结合农耕文明的一部分优点,在现实需求下,更符合人类幸福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更高形态的文明。

2中医学的知识属性——中医是不是科学?

所有医学都是知识体系,是实践活动。医学的第一个动力就是对健康的追求,没病时强壮,有病时康复,还要活得好活得长,这是内在驱动力。内在驱动力是核心推动力。第二个动力是揭示规律,这是外趋力。一个知识体系一旦形成,就是有生命的,会不断地发展,在原有基础上揭示新的规律,这就是外在驱动力。除了动力还需要调节,只有规律知识没有技术,不知道如何治病,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技术,信息化时代用信息技术,机械化时代用机械技术,原始时代用原始办法,采用的办法不能超越社会条件的制约,这就是医学活动外在的社会调节。还有一个文化调节,在同样的技术条件下,中医和西医并存,但是选择用哪个治病就取决于文化价值取向。所以医学活动不止有内外的驱动力,还有社会调节和文化调节最终决定医学的走向。

当代语境下将知识分为两大类:人文和科学。人文即价值之学,科学即规律之学。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讨论中医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中医是探索生命运动与疾病防治规律的学问,因此它本质上是科学。怎么理解中医跟西医的区别?一是当下的地位:工业文明的主流医学体系是西医,中医是农耕文明形成以后一直延续至今的非主流体系。二是认知模式的比较:西医是还原论模式,中医是整体论模式。三是技术本征比较:西医是结构医学,中医是信息医学。四是行为规范对比:西医主体是群体医疗,中医是个体医疗。

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

3中医发展的目标定位

在西医现在还是主流的时代下,中医该往哪去?无非三个选项:

一,假如西医是一个现代化的医院,中医能在它旁边找个胡同开个诊所,培养都是胡同里的诊所医生。

二,进中医院,找个辅助科室,也是医院的医生,但不是主体的医生,没什么地位。

三,在医院里成为股东,而且还要跟西医的股东平起平坐的。

为什么我们的中医,过去几千年都是主流,西医来了以后我们成非主流了,这是中医界要想清楚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看未来医学中中医学的地位是什么。我的总结论是:中西医平分秋色,它们有平等的话语权。下边是我对这个结论的论证。

在理疗方面,中医理论强,西医理弱,所以中医的发展空间大,中医主导,西医做补充,中医得1分。在外科方面,西医是主流的结构医学,解剖学、影像学等都很发达,中医虽然也有外科,但是与西医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了,这方面中医做补充,西医主导,西医得1分。在内科方面,中西医都有向系统科学迈进的趋势,谁率先完成这个模式转化,谁将主导内科。这里有些不确定,所以我暂且把它视为平手吧。这么算下来是1.51.5,那就是平局、平分秋色。

中西医未来将是平等融合的、互相尊重的。中西医结合这个命题是对的,理论上讲,都是面对人类的生命,面对健康的需求,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功夫,就像左右手一样,结合就是我们创造一个场景,让我们两个手能够把优势都发挥出来,把活干好。现在的结合是把左手贴在右手上,取消你,让你归到我这来,把两个手变成一只手,我们现在犯的错误是这个。所以我强烈的主张中西医结合的命题不要去批评,但是一定要探索出来。为什么结合不成功?怎么样才能够成功?这是我们要讨论的。

4中医发展的判定标准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当然就是要当大股东。那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奋斗的路是对的呢?标志是什么呢?什么叫中医的发展呢?我觉得有以下六点。

第一要读懂中医经典。现在的普遍情况是,读经典基本是选择只言片语发挥一下,没有完整的、系统的、充分的理解,都是局部性的,所以争论很多。读懂经典本身或者升华对经典的理解也是发展的一部分。

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

第二要完整地了解国学。中医是国学的一部分,所以不能局部地了解中医,要全面地了解国学,光说有人文的国学,有孔孟之道是不够的,跟中医对接最紧密的是自然国学。所以,完整地了解国学是中医发展的第二个工作。

第三要认清楚中西医的差异。不能迷信西医一切都好,中医一切都要向西医学习。我们不仅要认识自己,还要认识我们的对手,只有各扬其长、各在其位,才更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第四要摸到天花板。一定要摸到中医和西医的天花板,知己知彼、合理竞争。

第五要做好政策调整。现在众多问题里面,政策实际上是个综合领地,它反映决策者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而决策者的认识决定决策,同时也涉及到现在的利益格局,在利益的博弈中,强弱的比重也会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中。所以要让中西医共同发展,一定要做好合理的政策调整,否则就是一团乱局。

第六是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但作为技术的落点就两件事,一个实证,一个量化。西医之所以成为现代医学是因为它有实证,系统的解剖是它最典型的特点,然后就是量化。中医因为是信息医学,没法进行结构化的实证,所以我们需要做信息化实证。

一定要建立在中医的生理学基础上做实证量化,中医的生理是经络脏腑气血,这是中医的核心生理学概念。信息化实证是非线性的量化。非线性的数学和中国传统的象数学可以用。一旦实现实证量化可以跟计算机和智能算法结合。最后达到我们的三个目标:前沿有动静,大病有作为,产业有办法。

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

我们首先要在大病诊疗上有突破。第一个是恶性肿瘤;第二是神经系统疾病;第三个是遗传性疾病;第四个是病毒性疾病。中医应该在这些方面突破。

第二前沿有动静。什么叫前沿?我认为包括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这里边很多科学问题现在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中医能够在这些领域里面发挥自己的特长,能有所推动,那就是发展。

第三健康产业有办法。用中医的标准和技术完成安全的控制、质量的控制、规模的拓展和中医利益的保障。

作者简介:马晓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自然国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目前研究方向为中医认知模式、中医系统学原理和中医药产业标准。

马老师在长期中医发展方向的探索中,从科学实践哲学、复杂性科学和信息医学三个层面,以及哲学、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五个环节提出综合的中医现代化策略及其源自中医学的系统理论“节奏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中医现代化、人的复杂性研究是人类医学的方向
下一篇: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答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