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科技创新

  您的位置:主页 > 自然国学 > 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答疑)

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答疑)

作者:天地生人发布日期:2022-03-11浏览次数: 来源:天地生人

编者按

在讲座提问环节,听众朋友们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医发展的问题,马晓彤研究员都一一进行了耐心地解答。问答内容主要是关于中医学派能否统一、中医现代化的困境、中药发展的方向、中医实证量化的内涵等等问题。

问答的内容既丰富又精彩,小编特别编辑以飨读者。

1、问:中医内部现存很多学派,未来是否可能各学派统一?我们学习中医的时候是应该兼顾还是专注于某一学派?

答:学派确实客观存在,中医有一种新学派就有一种新旗帜,但基本上来说它们都是有效的,各流派其实是比肩的。凡是作为一派立住了,它一定都是有价值的,只是它的方法和说法有它的个性,这就是流派的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一,传统医学没有完成现代化。西医有共同标准,而中医没有,各派按照各自历史的积淀进行。沉淀能否够维系出一个流派要考虑两个东西——经典和权威。经典是传统中医的标准,不管你哪派都认经典,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但这个标准是柔性的,同样一本经典关注点不同理解不同得出的结论就有区别。

二,中医有地方性区别。地方性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时代的地方性,这个时代的学派是因为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问题,在这方面经验就多,学派就这样兴起了;此外,在同样一个时代,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突出问题,问题不一样就导致了学派不一样。

三,同时代同地区,涉及人的个性和经历时医生之间也不同。也许他经历中自己或家人患过某种病就会对哪一个问题有独到的偏爱和深刻的理解,逐渐发展就竖起了自己的旗帜。

这是流派形成的原因,所以,我们不强求中医的统一,要顺其自然,直到能够拿到一个大家都接受的共同标准那时候再说。可以专注于某一派进行学习。如果真发现问题了,后来又遇到新的选择也可以,因为他只要能立在那他一定是有本事的。

2、问:一种观点认为中医的理论没有问题,但缺技术手段,一种观点认为中医哲学和应用都强,而中间生理病理较弱。您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答:说中医理论有技术有仪器就行了是不对的。仪器是人设计的,理论离不开医理,不然设计不出配套的管用的仪器。但中医的传统理论的确没有问题。有三个原因:一能有效指导实践,二连续不断的传承,三知识体系有逻辑结构。中医的问题在于没有完成现代的转化和产业对接,不能做产业标准。中间生理病理模式如何解决?通过以生理病理作为主导来满足客观的需求。

3、问:您所设想的理论、技术与营运机制三方面共同推进中医的现代化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答:我认为是理论。中医是成体系的、完整的、自恰的。如何让一个体系适应当代的实践、认知需求,需要从理论上解决,认识上跟不上操作在技术层面上就会有局限。我主张传统不能抛弃,理论需要有现代版的,在技术、产业结合、实践上使得当下更加能接受。理论解决了,后面两个迎刃而解。

4、问:中药未来的发展是继续用四气五味理论来发展中药,还是运用现代科技将中药的某些成分提取出来来看病?

答:这里边有两个事,一是中医的西化,信息学的中医向结构医学的西医靠,会把中医给靠弱了,传统东西还丢了。中药也如此,西药是结构药学,但中药不谈分子结构谈四气五味。现代化因为要解决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问题,完全按照药工的经验判断不能满足需求。中药现代化跟中医现代化一样不能按西医的结构医学的方式现代化,而要按信息药学的方式现代化。

中医的现代化要通过经络脏腑气血这样的核心生理学概念加上实证量化现代化,中药的现代化要运用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再加上信息化的实证和非线线的量化现代化。中医现代化完成了,中药现代化跟着就完成。

5、问:西医的思维方式是形式逻辑,中医是形象思维。西医的形式逻辑有一套的逻辑学,但是中医所遵循的逻辑目前还不是特别的成熟,是否现代版的中医理论需要一个逻辑工具?

答:我们下意识都是按照西方的标准来衡量。西医思维的形式逻辑比较典型,概念很清晰,定义很准确。中医是模糊概念,小内涵大外延。按照西方逻辑来讲,中国也有形式逻辑,也有推理。模糊概念做出的判断也一定也是模糊判断,做出推理也是模糊推理。模糊的推理要配合悟,悟也模糊,再加上实践检验。中医辨证论治,先进行整体直觉把关,再辩阴阳,之后判断病人是实证还是虚证,接着是脏腑,不行再用三方试一下。辨证论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通过辨证来治,一个是通过治反证诊断是否准确。中医是双向的,形成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反映诊断是否准确,同时修改方案。这是中医的思维特点。从推理出发,西方逻辑是单推理,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中医真正的精髓是取向比类(中式类比)。西方发掘人的后天认知功能,中医发挥人的先天感知力。我们要先学好自己的,再学别人的,起码能保底。

6、问:中医的信息医学是比西医要高明的地方吗?实证量化的现代化是否是中医现代化的唯一出路?以及实证量化是怎样的?又怎样构建我们新版本的中医体理论体系?

答:首先我认为各家学说是平等的,不分高低,各有所长,可以互补。中西医的关系也是一样,结构医学和信息医学是类型不同。中西医应当分工,西外科强,内科很难分高下,理疗中医强。

实证量化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唯一突破。实证就是要要有东西测量,量化得有刻度。为什么中医的现代化现在出了问题了,用错了标准,不能是西医的标准。应该用中医的经络脏腑气血进行信息化的测量,建立起整个体系。

7、问:为什么中医是勇者的学术?

答:勇者一不怕死,二不怕苦,三不怕吃亏。干真中医现在是没名没利要吃苦受难的一件事。真正想解决中医的问题,推动中医发展,精神状态甚至比认知能力更重要,只要有勇气,没办法会有办法,没枪会有枪,没粮会有粮,没人会有人。都要是强者。

8、问:请老师具体介绍一下实证和量化如何通过信息又从脏腑气血经络这三方面体现的?

答:第一,把核心概念和周边概念分离,六个核心是经络、脏腑、气血、阴阳、五行、六律。这几个概念里把实概念和虚概念分离,经络、脏腑、气血是实概念,有实体基础的,有客观实在的,阴阳、五行、六律是抽象的,是数学性的概念,是虚概念。实概念是可以作为实证对象的,虚概念是对于实证对象做出数学说明的。要测的只能是经络、脏腑、气血。例如经络怎么清楚?基表循行线,有起,有始,有循行。这些穴位从哪进,从哪指,从哪进针,怎么得气,他就定位。脏腑、气血模糊,定位怎么定?按中医说法整体概念没法进行结构性的测量,那么经络从哪起,从哪指,能够测,而且上面声光热电磁信号全有,国家的758595三个五年就是干这事,但是遗憾的是,按照西医的结构没有揭示中医的实质、经络的实质,实证的研究计划就下马了,改成了针灸原理异化西化了。

经络是绝对不会西化的,但一谈到针灸原理,就有可能西化。那么经络一旦能够测量,通过经络上的信号变化、动力学过程,可以判断气血状态,通过经络、脏腑相关三个生理学就都有了。只要你从经络切入点切进去,延伸到经络脏腑相关,以及经络气血运行,把它的可实证、可量化的这个生理学内核建起来,做其它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9、问:作为中医的研究生博士生,现在有一个走向国际化的标准是当下卡中医比较严重的地方,当下我们作为学生有哪些具体的事情可以做?

答:如果拿西医的还原论理解中医是会不得要领的。首先要从认知模式、中医思维、科学哲学、自然国学,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先要学明白,学到真经,别让一些不恰当的思想引领了,不要在西化的、不靠谱的路上继续走,这是第一步要做的。但这是需要勇气的,按照主流走意味着有名、有利、有话语权,你如果不按这个走的话,可能没名没利,可能遇到困难,这实际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接下来无非三件事,医、教、产的具体展开。

10、问:请问老师怎么看待中医典籍中的错误?

答:两类。一类是知识的局限无意中带进的错误。后世经过检验证明是错的,这是中性的;一类是出于私利恶意篡改的。史书医书都有这种东西,应该算是恶意的。无意中的这种错误可以宽容,恶意的、为了某种私利不按规律,对后人造成了损伤损害,一旦发现必须坚决剔除,给予声讨,以正视听。两种错误不管是中性的还是恶意的,无伤大雅,可能一般人也不容易关注到,有精力就干着,没精力搁那,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重大错误的发现和处理上就行。

11、问:西医在战争中靠抗生素崛起,如今的疫苗是否也属于西医的优势?

答:凡是现在西医里边的这些工具,都是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最典型的疫苗就是牛痘苗。曾经对于几个DNA病毒,疫苗作用还是比较好的,最典型的就是牛痘对天花的控制,还有脊髓灰质炎病都是相当有效的,但是这些病原相对稳定,变异不强,一个是分子量比较大比较稳定,这种病原容易做疫苗。但是现在这些RNA病毒,尤其是呼吸道里的RNA病毒,分子相对小,变异很大,按照病原制作疫苗是来不及的。感冒就做不了疫苗,老变,新的来了对不上口,根本问题在这儿。

曾经SARS开过一个会,有两种意见。一种就是要把这些可疑的病原体监控起来,有点变化就预报,不等他感染人就采取措施。听起来似乎合理,我当即发表了反对意见:可疑的病原体数量不会少变异非常大,时时监控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撑,这是高射炮打蚊子的策略。还有就跟足球一样,疫苗的监管是追着带球人跑,问题是你跟不上他。

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改变思路,采用中医“固本”思维,让病毒进不来。未来做疫苗没有大的前途,新的疫苗都是马后炮武器,必须有提前量才行,滞后是不行的,同步都不行。我认为未来治疗病毒病是中医的天下,从西医目前的套路看来,看不到短期解决的可能,而中医现实就能解决,SARS和新冠都还没充分发挥作用就已经取得不错的效果了。

12、问:辨证论治是否是中医的核心问题?

答:目前的一般教科书的概括中医就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那什么叫证?什么叫辨?中医的概念很多是模糊概念,很难推敲,在实践中有时候还有出入。证到底是什么?始终在中医界里说法不一,后来这个证演变成症状,但依然不知所云,内涵没有归到根上。我的理解是,首先从信息医学的角度来看证是什么,是一种身体的状态,信息化的、变化的、动态的状态。把正常的态叫状态,异常的态就叫证。现在这个辨证辨什么呢,用西医的结构化指标说事,加上些症状的东西,这里的症状是表象不是本质,本质是要涉及内在的东西。

西医的本质是病灶,它的病理学说到底是以病灶为核心的,什么叫病灶?炎症,肿瘤,这叫病灶,身体发生了结构性的异常变化。反过来,中医的证是什么?要跟西医病灶这个本质性的东西对比,因为中西医的症状都差不多,临床表现两家语言表达不一样,其实没什么区别。要看它们的本质差异,往根上落,别在枝叶上考虑,根上就是西医的病灶,它的病理学和它的结构医学的本征是一致的,结构异常、细胞坏死、变性等。中医的证候不能在临床表象之下理解,要在信息医学的框架里理解它,拿寒热虚实来说你的身体状态,不要谈细胞分子,基本就在证的辨识范畴里。如果你经验不足,可以用仪器测量配合你,但测的不是细胞分子,测的是寒热虚实,而且要在经络脏腑气血这样的范畴上来测,这才能看到中医证候的本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tdsr]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
下一篇:中西医学格格不入,以西解中是一条不归路

猜你喜欢